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5页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课题来源 | 第16-18页 |
1.4.1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1.4.2 研究课题来源 | 第18页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1.6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21-31页 |
2.1 客户协同创新概述 | 第21-23页 |
2.1.1 客户协同创新理论 | 第21-22页 |
2.1.2 客户协同创新关键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2.2 收益分配理论与方法 | 第23-27页 |
2.2.1 收益分配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2.2.2 收益分配方法 | 第24-26页 |
2.2.3 溢出收益相关理论 | 第26-27页 |
2.3 专利商用化理论与方法 | 第27-29页 |
2.3.1 专利商用化理论 | 第27页 |
2.3.2 专利商用化实施方法 | 第27-29页 |
2.4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考虑专利商用化期权的客户协同创新溢出收益分配机制 | 第31-47页 |
3.1 客户协同创新机制 | 第31-35页 |
3.1.1 客户协同创新实现机理 | 第31-32页 |
3.1.2 客户协同创新组织结构 | 第32-34页 |
3.1.3 客户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 第34-35页 |
3.2 考虑专利商用化期权的客户协同创新机制 | 第35-39页 |
3.2.1 考虑专利商用化期权的客户协同创新参与主体动因 | 第35-37页 |
3.2.2 考虑专利商用化期权的客户协同创新外部动因 | 第37-38页 |
3.2.3 考虑专利商用化期权的客户协同创新机制 | 第38-39页 |
3.3 考虑专利商用化期权的客户协同创新溢出收益分配机制 | 第39-45页 |
3.3.1 考虑专利商用化期权的客户协同创新溢出收益分配影响因素 | 第39-41页 |
3.3.2 考虑专利商用化期权的客户协同创新溢出收益分配的原则 | 第41-42页 |
3.3.3 考虑专利商用化期权的客户协同创新溢出收益构成与诉求分析 | 第42-44页 |
3.3.4 考虑专利商用化期权的客户协同创新溢出收益分配机制 | 第44-45页 |
3.4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考虑专利商用化期权的客户协同创新溢出收益分配模型研究 | 第47-55页 |
4.1 溢出收益分配模型的问题描述与假设 | 第47-48页 |
4.2 溢出收益分配模型建立及分析 | 第48-51页 |
4.2.1 专利期权费提成方式 | 第48-49页 |
4.2.2 固定专利期权费方式 | 第49页 |
4.2.3 固定预付专利期权费方式 | 第49-50页 |
4.2.4 混合专利期权费方式 | 第50-51页 |
4.3 模型分析 | 第51-53页 |
4.3.1 期望溢出收益分析 | 第51-52页 |
4.3.2 期望效用分析 | 第52-53页 |
4.4 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算例分析 | 第55-63页 |
5.1 契约参数对分配结果的影响 | 第55-58页 |
5.1.1 不同分配方式下契约参数对客户投入的影响分析 | 第55-57页 |
5.1.2 不同分配方式下契约参数对企业投入的影响分析 | 第57-58页 |
5.2 协同偏好参数对分配结果的影响 | 第58-62页 |
5.2.1 不同分配方式下协同偏好参数对客户投入的影响分析 | 第58-60页 |
5.2.2 不同分配方式下协同偏好参数对企业投入的影响分析 | 第60-62页 |
5.3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及研究成果 | 第73页 |
A.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 | 第73页 |
B.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