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

传统文化对中国政府审计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3-6页
英文摘要第6-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30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2-19页
    1.2 学术界研究的现状第19-24页
    1.3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第24-26页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6-27页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27-30页
第二章 本文研究涉及的几个概念第30-37页
    2.1 中国政府审计第30-31页
    2.2 文化第31-33页
    2.3 传统文化第33-34页
    2.4 中国传统文化第34-37页
第三章 中国政府审计的基本特征第37-63页
    3.1 我国审计制度的演变和发展第37-39页
    3.2 审计法律规范体系的要求第39-41页
    3.3 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第41-42页
    3.4 理论界对中国政府审计基本特征的探索第42-47页
    3.5 本文的观点第47-63页
第四章 传统文化影响中国政府审计的机理分析第63-72页
    4.1 中国政府审计是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纳什均衡第63页
    4.2 传统文化对参与中国政府审计博弈的利益相关者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第63-68页
    4.3 传统文化从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两个方面对政府审计博弈利益相关者发生影响第68-69页
    4.4 其他因素与传统文化共同对中国政府审计产生影响第69-72页
第五章 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对中国政府审计的影响第72-99页
    5.1 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第72-75页
    5.2 传统文化“宗法等级”价值观念与中国政府审计第75-81页
    5.3 传统文化“整体主义”价值观念与中国政府审计第81-89页
    5.4 传统文化“人性善”价值观念与中国政府审计第89-94页
    5.5 传统文化“持中贵和”价值观念与中国政府审计第94-99页
第六章 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对中国政府审计的影响第99-122页
    6.1 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第99-102页
    6.2 传统文化“象数思维”方式与中国政府审计第102-106页
    6.3 传统文化“直觉思维”方式与中国政府审计第106-112页
    6.4 传统文化“整体思维”方式与中国政府审计第112-116页
    6.5 传统文化“经学思维”方式与中国政府审计第116-122页
第七章 传统文化现代性转换及对中国政府审计变革的影响第122-134页
    7.1 传统文化现代性转换的原因分析第122-124页
    7.2 传统文化现代性转换的历程回顾第124-126页
    7.3 传统文化现代性转换的路径选择第126-129页
    7.4 传统文化现代性转换的具体内容第129-131页
    7.5 中国政府审计未来变革的设想第131-13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34-144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论著情况第144-145页
后记第145-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用红外一氧化碳检测仪的研制
下一篇:一氧化氮在水稻开花及非生物胁迫应答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