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及问题的提出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效率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28页 |
2.1 商业银行效率的含义及分类 | 第20-21页 |
2.1.1 商业银行效率的定义 | 第20页 |
2.1.2 商业银行效率的分类 | 第20-21页 |
2.2 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概念 | 第21-24页 |
2.2.1 全要素生产率的含义 | 第21页 |
2.2.2 全要素生产率与效率的区别和联系 | 第21-23页 |
2.2.3 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2.3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 | 第24-28页 |
2.3.1 参数法 | 第24-25页 |
2.3.2 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 | 第25-26页 |
2.3.3 两种测算方法的分析比较 | 第26-28页 |
第3章 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模型概述 | 第28-32页 |
3.1 DEA模型 | 第28-29页 |
3.1.1 DEA方法 | 第28页 |
3.1.2 经典的DEA模型 | 第28-29页 |
3.2 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模型 | 第29-32页 |
3.2.1 Malmquist指数及分解 | 第29-30页 |
3.2.2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 | 第30-32页 |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 第32-48页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4.2 投入产出指标的确定 | 第33-36页 |
4.2.1 投入产出指标确定的主要方法 | 第33-34页 |
4.2.2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 | 第34-36页 |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6-45页 |
4.3.1 基于银行总体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比较 | 第36-40页 |
4.3.2 基于所有制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比较 | 第40-43页 |
4.3.3 基于银行个体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比较 | 第43-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6页 |
5.1 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指标选取 | 第48-51页 |
5.1.1 宏观指标 | 第49-50页 |
5.1.2 微观指标 | 第50-51页 |
5.2 实证分析 | 第51-55页 |
5.2.1 构建模型 | 第51-52页 |
5.2.2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52-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60页 |
6.1 结论 | 第56-57页 |
6.2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建议 | 第57-58页 |
6.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58页 |
6.4 不足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