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亚当·斯密同情理论与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1.2.2 现实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8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6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8页
    1.5 创新之处第18-20页
第2章 大学生健康人格与亚当·斯密同情思想概述第20-34页
    2.1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内涵第20-25页
        2.1.1 人格与健康人格的含义第20-23页
        2.1.2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点第23-24页
        2.1.3 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意义第24-25页
    2.2 亚当·斯密的同情思想第25-33页
        2.2.1 同情概念的界定第25-26页
        2.2.2 同情的产生与影响因素第26-30页
        2.2.3 同情与道德评价第30-33页
        2.2.4 同情与美德第33页
    2.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34-40页
    3.1 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存在的问题第34-37页
        3.1.1 理想信念迷失第34页
        3.1.2 心理状态失衡第34-35页
        3.1.3 优秀道德品质缺失第35-36页
        3.1.4 意志薄弱抗挫独立能力差第36-37页
    3.2 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第37-39页
        3.2.1 家庭因素的影响第37-38页
        3.2.2 学校因素的影响第38页
        3.2.3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第38-39页
    3.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由亚当·斯密同情理论反思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不足第40-49页
    4.1 同情情感滑落无法与人和谐交往第40-41页
        4.1.1 情感共鸣减弱第40页
        4.1.2 人际关系失调第40-41页
    4.2 良心的失衡无法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第41-43页
        4.2.1 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第41-42页
        4.2.2 羞愧感程度降低自我反思减少第42-43页
    4.3 由同情产生的美德减少第43-48页
        4.3.1 利己性美德的缺失第44-46页
        4.3.2 利他性美德的缺失第46-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亚当·斯密同情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启示第49-56页
    5.1 注重师生情感互动 唤醒已有的同情心第49-50页
    5.2 创造良好环境 使学生融入当时的真实情境中第50-51页
    5.3 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第51-52页
    5.4 建立和完善奖惩激励措施第52-53页
    5.5 发挥楷模人物的人格示范作用第53-54页
    5.6 强调谨言慎行注重自我反思的培养第54页
    5.7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下一篇: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