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第2章 文化自信理论概述 | 第23-30页 |
2.1 文化的内涵及其与文明的关系 | 第23-25页 |
2.1.1 文化的内涵 | 第23页 |
2.1.2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 第23-24页 |
2.1.3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 | 第24-25页 |
2.2 文化自信的内涵实质及根源 | 第25-27页 |
2.2.1 文化自信的内涵 | 第25-26页 |
2.2.2 文化自信的实质 | 第26页 |
2.2.3 文化自信的根源 | 第26-27页 |
2.3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生成过程与基本要求 | 第27-28页 |
2.3.1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生成过程 | 第27页 |
2.3.2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 | 第27-28页 |
2.4 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透视 | 第30-43页 |
3.1 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的调查设计 | 第30-33页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第30-31页 |
3.1.2 大学生文化自信模型建构 | 第31-33页 |
3.1.3 调查样本的卡方检验 | 第33页 |
3.2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积极表现 | 第33-36页 |
3.2.1 总体上对优秀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 | 第33-34页 |
3.2.2 总体上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认同态度 | 第34-35页 |
3.2.3 总体上对待西方文化持理性态度 | 第35-36页 |
3.3 大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 | 第36-42页 |
3.3.1 部分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认知不足 | 第36-38页 |
3.3.2 部分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肯认度偏低 | 第38-40页 |
3.3.3 部分大学生缺乏民族文化实践行为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大学生文化自信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3-51页 |
4.1 社会转型期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 | 第43-45页 |
4.1.1 市场经济的发展淡化了大学生追求精神文化的热情 | 第43-44页 |
4.1.2 大众文化乱象制约了大学生理性精神的发展 | 第44页 |
4.1.3 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滞后限制了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水平 | 第44-45页 |
4.2 高校教育制度缺陷及教育谋生化取向的影响 | 第45-47页 |
4.2.1 教育谋生化取向致使校园文化气氛淡化 | 第45页 |
4.2.2 课程设置不合理造成传统文化教育不够 | 第45-46页 |
4.2.3 非主流文化盛行引起校园文化正能量不足 | 第46页 |
4.2.4 “第二课堂”功能缺位导致大学生文化体验缺乏 | 第46-47页 |
4.3 家庭文化氛围及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1 家长教育观念不科学导致大学生文化底蕴不深厚 | 第47页 |
4.3.2 家庭文化氛围淡薄引起大学生文化情感不牢靠 | 第47-48页 |
4.4 大学生自身文化素养不够引发民族文化认同危机 | 第48-49页 |
4.4.1 历史悲观态度延续不能辩证看待中国历史文化 | 第48页 |
4.4.2 文化鉴赏能力不高易受到西方文化的侵扰 | 第48-49页 |
4.4.3 价值观动摇致使文化责任感缺失 | 第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对策 | 第51-63页 |
5.1 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生态 | 第51-53页 |
5.1.1 注重追寻文化价值理性 | 第51页 |
5.1.2 加强引导大众文化重视社会效益 | 第51-52页 |
5.1.3 加快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 第52-53页 |
5.2 强化校园文化的教化作用 | 第53-57页 |
5.2.1 淡化文理分科的明确界限 | 第54页 |
5.2.2 合理设置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 第54-55页 |
5.2.3 发挥主流文化引领校园风尚功能 | 第55-56页 |
5.2.4 增强大学生文化体验与获得 | 第56-57页 |
5.3 发挥家庭文化的熏陶作用 | 第57-59页 |
5.3.1 提升家长重视文化教育的意识 | 第58页 |
5.3.2 创造家庭文化知识获得条件 | 第58-59页 |
5.4 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及民族文化认同感 | 第59-62页 |
5.4.1 辩证看待民族文化发展历史 | 第59-60页 |
5.4.2 自觉抵御西方文化侵扰 | 第60-61页 |
5.4.3 增强文化复兴使命意识 | 第61-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