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7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一) 国外研究状况 | 第7-9页 |
(二) 国内研究状况 | 第9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第9页 |
正文 | 第9-30页 |
一、创新教育的理论概述 | 第10-15页 |
(一) 创新的内涵诠释 | 第10-12页 |
(二) 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的关系分析 | 第12页 |
(三) 创新教育的基本任务 | 第12-14页 |
(四) 创新教育的目标 | 第14-15页 |
(五) 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的关系 | 第15页 |
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15-19页 |
(一) 实施创新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 | 第15-16页 |
(二) 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16-17页 |
(三) 实施创新教育是学生奠基人生的必然选择 | 第17页 |
(四) 实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 | 第17-18页 |
(五) 实施创新教育是克服现有职业教育弊端的重要举措 | 第18-19页 |
三、中等职业学校中德育课堂实施创新教学的策略 | 第19-26页 |
(一)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信任与尊重” | 第19-22页 |
(二) 把课堂学习真正还给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 | 第22-23页 |
(三) 注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走出课堂” | 第23-24页 |
(四) 改革学生评价机制——“尊重个性,促进发展” | 第24-26页 |
四、中等职业学校中德育课堂实施创新教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 第26-30页 |
(一) 教师应具备创新性的思维模式 | 第27页 |
(二) 教师应具备创新性的教育理念 | 第27-28页 |
(三) 教师应具备创新性的技能 | 第28-29页 |
(四) 教师应具备创新性的人格 | 第29-30页 |
结束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