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1.1 社会公正感理论介绍 | 第9-15页 |
1.1.1 概念厘清 | 第9页 |
1.1.2 社会公正感研究发展 | 第9-10页 |
1.1.3 公正感的形成机制:动机、人格特质与道德自我 | 第10-13页 |
1.1.4 公正感的维度 | 第13-14页 |
1.1.5 社会公正感与情绪 | 第14-15页 |
1.2 国内学者对社会公正感的实证研究 | 第15-16页 |
1.2.1 原因分析 | 第15页 |
1.2.2 量表编制 | 第15页 |
1.2.3 社会公正感测量 | 第15-16页 |
1.2.4 相关分析 | 第16页 |
1.3 传统的社会公正感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问卷法 | 第16页 |
1.3.2 实验法 | 第16-17页 |
1.4 已有研究不足和新的探索 | 第17-24页 |
1.4.1 大数据时代给心理学研究方法带来的挑战 | 第18-19页 |
1.4.2 文本分析方法概述及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 第19-22页 |
1.4.3 将文本分析方法用于社会公正感研究的可行性及优势 | 第22-24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 | 第24-29页 |
2.1 设计思路 | 第24页 |
2.2 研究的理论预设 | 第24-25页 |
2.3 研究过程设计 | 第25-29页 |
第3章 实证研究 | 第29-41页 |
3.1 预研究 | 第29-30页 |
3.1.1 确定研究场景 | 第29页 |
3.1.2 确定时间跨度 | 第29页 |
3.1.3 确定检索关键词 | 第29-30页 |
3.2 数据收集 | 第30页 |
3.3 数据整理 | 第30-33页 |
3.3.1 数据预处理 | 第30-31页 |
3.3.2 分词与词性标注 | 第31页 |
3.3.3 确定情绪值 | 第31-32页 |
3.3.4 词频统计 | 第32-33页 |
3.4 分析与结果 | 第33-41页 |
3.4.1 社会公正相关微博文本的情绪变化 | 第33-35页 |
3.4.2 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 | 第35-36页 |
3.4.3 词频分析反映社会公正感结构及变化 | 第36-4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1-43页 |
4.1 中国网民近五年来的社会公正感变化情况 | 第41页 |
4.1.1 情绪值的变化 | 第41页 |
4.1.2 积极情绪词、消极情绪词的变化情况 | 第41页 |
4.2 与社会公正相关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 第41-42页 |
4.3 中国网民社会公正感维度 | 第42-43页 |
4.3.1 中国网民公正感维度构成 | 第42页 |
4.3.2 中国网民公正感维度的变化 | 第42-43页 |
第5章 总结 | 第43-4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3页 |
5.2 通过本研究获得的启示 | 第43-44页 |
5.3 研究的不足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