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共享汽车的定义 | 第13页 |
1.3 共享汽车的分类 | 第13-14页 |
1.4 几种常见共享汽车的收费标准 | 第14页 |
1.5 共享汽车的使用流程 | 第14-15页 |
1.6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7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4页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西安市共享汽车接受意愿研究 | 第24-34页 |
3.1 调研背景 | 第24页 |
3.2 模型构建 | 第24-26页 |
3.2.1 问卷目的 | 第24-25页 |
3.2.2 问卷设计 | 第25页 |
3.2.3 调查方法 | 第25页 |
3.2.4 调研结果 | 第25-26页 |
3.3 数据处理分析Logistic模型 | 第26-27页 |
3.4 SPSS软件运算分析 | 第27-32页 |
3.4.1 无车一族选择共享汽车出行的Logistic模型 | 第27-28页 |
3.4.2 放弃私家车而选择共享汽车出行模式的Logistic模型 | 第28-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共享汽车排队论模型及调度模型构建 | 第34-46页 |
4.1 排队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 第34页 |
4.1.1 输入过程 | 第34页 |
4.1.2 排队规则 | 第34页 |
4.1.3 服务机构 | 第34页 |
4.2 排队系统的符号 | 第34-35页 |
4.3 排队系统的主要衡量指标 | 第35页 |
4.4 本文所用到的函数检验方法 | 第35-37页 |
4.4.1 极大似然估计法 | 第35-36页 |
4.4.2 皮尔逊检验法 | 第36-37页 |
4.5 本文用到的概率分布和随机过程 | 第37-38页 |
4.5.1 泊松分布 | 第37页 |
4.5.2 负指数分布 | 第37页 |
4.5.3 马尔可夫过程 | 第37-38页 |
4.5.4 生灭过程 | 第38页 |
4.6 共享汽车排队系统特征描述 | 第38页 |
4.7 共享汽车排队系统模型建立 | 第38-39页 |
4.8 共享汽车排队模型系统指标的计算 | 第39-40页 |
4.9 线性规划调度模型 | 第40-41页 |
4.9.1 研究问题的基本描述 | 第40页 |
4.9.2 研究问题的分类 | 第40页 |
4.9.3 研究问题的相关假设和规定 | 第40-41页 |
4.10 线性规划调度模型的建立 | 第41-44页 |
4.11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共享汽车实际调研数据现状分析 | 第46-58页 |
5.1 共享汽车服务点相关数据的获取及检验 | 第46页 |
5.2 共享汽车客户到达率的λ数据获取 | 第46页 |
5.3 共享汽车服务时间的数据获取与检验 | 第46-47页 |
5.4 调研数据分析 | 第47-50页 |
5.5 共享汽车用户到达分布的研究 | 第50-53页 |
5.5.1 单位时间内到达的顾客数的直方图 | 第51-52页 |
5.5.2 检验顾客到达分布 | 第52-53页 |
5.6 共享汽车服务时间T的数据获取与检验 | 第53-56页 |
5.6.1 共享汽车服务顾客的时间 | 第54页 |
5.6.2 服务时间的直方图 | 第54-55页 |
5.6.3 检验顾客服务时间分布 | 第55-5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共享汽车调度模型的优化策略 | 第58-76页 |
6.1 优先级模型优化方法 | 第58-66页 |
6.2 调度模型择优算法 | 第66-74页 |
6.2.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66-69页 |
6.2.2 调度案例分析 | 第69-7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