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5页 |
1.1.1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1.1.2 国内环境的变化 | 第13-14页 |
1.1.3 国际环境的变化 | 第14-15页 |
1.1.4 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 | 第15页 |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5-18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1 调查研究法 | 第18页 |
1.3.2 案例研究法 | 第18-19页 |
2.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缺陷及面临的挑战 | 第19-26页 |
2.1 原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缺陷 | 第19-23页 |
2.1.1 负债信息反映不准确 | 第19页 |
2.1.2 资产信息反映不准确 | 第19-20页 |
2.1.3 支出信息反映不准确 | 第20-21页 |
2.1.4 收入信息反映不准确 | 第21页 |
2.1.5 基建会计与高校会计无法纳入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 | 第21-22页 |
2.1.6 净资产信息不实 | 第22页 |
2.1.7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原会计制度不衔接 | 第22页 |
2.1.8 学生的培养成本信息反映不准确 | 第22页 |
2.1.9 财务报表信息反映不完整 | 第22-23页 |
2.1.10 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 | 第23页 |
2.2 目前社会对高等学校会计信息的需求 | 第23-25页 |
2.2.1 对高等学校发展能力方面的信息需求 | 第24页 |
2.2.2 对高等学校履行财务受托责任方面的信息需求 | 第24页 |
2.2.3 对高等学校学生培养成本方面的信息需求 | 第24页 |
2.2.4 对高等学校绩效考核依据方面的信息需求 | 第24-25页 |
2.2.5 对高等学校资金运行情况方面的信息需求 | 第25页 |
2.2.6 对统一的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基础方面的信息需求 | 第25页 |
2.3 原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与社会对高等学校会计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 | 第25-26页 |
3. 改革原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满足会计信息需求 | 第26-39页 |
3.1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的设想 | 第26-27页 |
3.1.1 建立绩效考评和成本管理系统 | 第26页 |
3.1.2 建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二维体系 | 第26-27页 |
3.2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变化 | 第27-33页 |
3.2.1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 第27-28页 |
3.2.2 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存的会计确认、计量模式 | 第28页 |
3.2.3 会计核算中增加了与公共财政改革有关的内容 | 第28-29页 |
3.2.4 高校会计核算体系中纳入基建会计 | 第29-30页 |
3.2.5 用费用类科目取代原制度中的支出类科目 | 第30页 |
3.2.6 建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二维体系 | 第30页 |
3.2.7 改变财务会计报表构成 | 第30页 |
3.2.8 重新设置专用基金科目,真实反映实际支出 | 第30-33页 |
3.3 征求意见稿对高校会计工作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1 影响了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 | 第33页 |
3.3.2 影响了高校的筹资融资工作 | 第33-34页 |
3.3.3 影响了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 | 第34页 |
3.3.4 影响了高校的预算工作 | 第34-35页 |
3.4 对征求意见稿的客观评价 | 第35-39页 |
3.4.1 征求意见稿相较于原制度的优势 | 第35-37页 |
3.4.2 征求意见稿中的不足 | 第37-39页 |
4. 对征求意见稿的准备工作及其改进之处 | 第39-50页 |
4.1 对征求意见稿的准备工作 | 第39-43页 |
4.1.1 高等学校方面 | 第39-42页 |
4.1.2 上级领导机构方面 | 第42-43页 |
4.2 征求意见稿的改进之处 | 第43-50页 |
4.2.1 会计核算的方法有待改进 | 第43-45页 |
4.2.2 增设会计科目,完善核算内容 | 第45-48页 |
4.2.3 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财务报告构成 | 第48页 |
4.2.4 引入第三方审计、公开财务报表 | 第48-50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总结 | 第50-51页 |
5.2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