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菌类论文

冬虫夏草宿主昆虫饲养条件优化及菌虫互作初步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前言第12-27页
    1.1 冬虫夏草研究概况第12-18页
        1.1.1 冬虫夏草的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第12-14页
        1.1.2 冬虫夏草的应用历史及药理活性第14-15页
        1.1.3 冬虫夏草资源现状概况第15-17页
        1.1.4 冬虫夏草人工栽培研究概况第17-18页
    1.2 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分类情况、地理分布及研究概况第18-20页
    1.3 虫生真菌研究概况第20-23页
    1.4 昆虫免疫学研究进展第23-24页
    1.5 ITS在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第24-25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2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7-39页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7-31页
        2.1.1 使用仪器第27页
        2.1.2 主要试剂第27-28页
        2.1.3 试剂的配制第28-31页
            2.1.3.1 培养基配制第28-30页
            2.1.3.2 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的配制第30-31页
    2.2 实验材料第31页
        2.2.1 冬虫夏草菌株第31页
        2.2.2 蝠蛾幼虫第31页
    2.3 实验方法第31-39页
        2.3.1 基因组DNA提取第31-32页
        2.3.2 ITS片段的PCR扩增与分析第32页
        2.3.3 蝠蛾幼虫饲养条件优化第32-34页
            2.3.3.1 温度第32-33页
            2.3.3.2 光照条件第33页
            2.3.3.3 食物第33页
            2.3.3.4 饲养方式第33-34页
        2.3.4 冬虫夏草菌的制备第34-36页
            2.3.4.1 芽生孢子培养第34页
            2.3.4.2 菌丝及分生孢子培养第34页
            2.3.4.3 冬虫夏草芽生孢子特征观察第34-36页
        2.3.5 侵染实验第36-38页
            2.3.5.1 冬虫夏草替代寄主实验第36-37页
            2.3.5.2 冬虫夏草侵染蝠蛾幼虫实验第37页
            2.3.5.3 冬虫夏草侵染蝠蛾的验证第37-38页
        2.3.6 幼虫死亡情况分析第38-39页
            2.3.6.1 幼虫死亡原因分析第38页
            2.3.6.2 病原真菌侵染幼虫的观察第38-3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9-65页
    3.1 蝠蛾幼虫饲养条件优化第39-44页
        3.1.1 温度第39-40页
        3.1.2 食物第40-41页
        3.1.3 光照第41-43页
        3.1.4 饲养方式第43-44页
    3.2 实验室饲养蝠蛾各虫态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第44-47页
        3.2.1 卵期第45页
        3.2.2 幼虫期第45-47页
            3.2.2.1 龄期第45-46页
            3.2.2.2 生长异质性明显第46页
            3.2.2.3 高龄幼虫的自残性第46-47页
        3.2.3 蛹期第47页
        3.2.4 成虫期第47页
    3.3 冬虫夏草菌的制备第47-54页
        3.3.1 芽生孢子培养第47-50页
        3.3.2 菌丝及分生孢子培养第50-51页
        3.3.3 冬虫夏草芽生孢子的特点观察第51-54页
            3.3.3.1 冬虫夏草芽生孢子的增殖第51-53页
            3.3.3.2 体外黑化第53页
            3.3.3.3 单核第53页
            3.3.3.4 富含脂质第53-54页
    3.4 侵染实验第54-59页
        3.4.1 替代寄主实验第54-58页
            3.4.1.1 棉铃虫末龄幼虫第54-56页
            3.4.1.2 玉米螟末龄幼虫第56页
            3.4.1.3 柞蚕蛹第56-57页
            3.4.1.4 家蚕预蛹第57-58页
            3.4.1.5 斜纹夜蛾末龄幼虫第58页
        3.4.2 冬虫夏草菌感染蝠蛾幼虫实验初步结果第58-59页
    3.5 冬虫夏草侵染蝠蛾的验证第59页
    3.6 幼虫死亡情况分析第59-65页
        3.6.1 幼虫和蛹的尸体第60-61页
        3.6.2 初死幼虫的血淋巴第61页
        3.6.3 致幼虫染病的真菌菌落第61-62页
        3.6.4 鉴定结果第62-65页
4. 讨论第65-69页
    4.1 蝠蛾幼虫饲养条件的优化第65-66页
    4.2 促进冬虫夏草产生芽生孢子的因素分析第66页
    4.3 侵染实验的启示第66-67页
    4.4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组草鱼干扰素对草鱼的免疫保护
下一篇:城乡耦合系统人类主导的碳循环及生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