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裂缝修补材料研制及性能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5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7-2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7页 |
1.1.2 沥青路面裂缝的分类及成因 | 第17-19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2.2 乳化沥青修补材料的国内外的应用 | 第22-23页 |
1.2.3 水泥对乳化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 | 第23-2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案 | 第25-37页 |
2.1 原材料 | 第25-29页 |
2.1.1 水泥 | 第25-26页 |
2.1.2 乳化沥青的配制 | 第26-28页 |
2.1.4 改性聚合物 | 第28页 |
2.1.5 减水剂 | 第28页 |
2.1.6 消泡剂 | 第28-29页 |
2.2 试验方案 | 第29-31页 |
2.2.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9-30页 |
2.2.2 试件制备 | 第30-31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31-34页 |
2.3.1 流动度试验 | 第31页 |
2.3.2 变形性能试验 | 第31页 |
2.3.3 力学性能试验 | 第31页 |
2.3.4 高温流动性试验 | 第31-32页 |
2.3.5 粘结强度试验 | 第32页 |
2.3.6 锥入度试验 | 第32-33页 |
2.3.7 弹性恢复率试验 | 第33-34页 |
2.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37页 |
第3章 材料组成对水泥乳化沥青胶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52页 |
3.1 概述 | 第37页 |
3.2 沥青与水泥比例的影响 | 第37-45页 |
3.2.1 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2 对弯曲抗折强度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3 对胶浆流动度的影响 | 第40-42页 |
3.2.4 对胶浆干缩变形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5 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 聚合物与水泥比例的影响 | 第45-51页 |
3.3.1 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2 对弯曲抗折强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3 对胶浆稠度的影响 | 第48页 |
3.3.4 对胶浆干缩变形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3.3.5 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 第50-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配合比优化及路用性能研究 | 第52-61页 |
4.1 概述 | 第52页 |
4.2 配合比优化 | 第52-53页 |
4.3 路用性能研究 | 第53-57页 |
4.3.1 高温流动性 | 第53页 |
4.3.2 粘结强度 | 第53-55页 |
4.3.3 锥入度 | 第55页 |
4.3.4 弹性恢复率 | 第55-57页 |
4.4 与现有材料比较 | 第57-60页 |
4.4.1 常温弹性恢复率比较 | 第57页 |
4.4.2 与混凝土粘结强度比较 | 第57-58页 |
4.4.3 锥入度比较 | 第58-59页 |
4.4.4 高温流动度比较 | 第59页 |
4.4.5 探讨裂缝修补材料是否满足路用要求 | 第59-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水泥乳化沥青胶浆的微观性能研究 | 第61-72页 |
5.1 概述 | 第61页 |
5.2 胶浆强度形成机理 | 第61-63页 |
5.3 微观试验结果 | 第63-71页 |
5.3.1 不同油灰比的下微观性能 | 第64-69页 |
5.3.2 不同聚灰比下的微观性能 | 第69-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结论 | 第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6.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