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一体化中的行政协议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3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行政协议概述 | 第13-20页 |
一、行政协议的概念与特征 | 第13-15页 |
(一)行政协议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行政协议的特征 | 第14-15页 |
二、行政协议的性质界定 | 第15-17页 |
(一)行政协议是对等性的公法契约 | 第15-16页 |
(二)行政协议是抽象行政行为 | 第16页 |
(三)行政协议属于软法范畴 | 第16-17页 |
三、行政协议的功用分析 | 第17-20页 |
(一)加强组织协调,提高行政效率 | 第17-18页 |
(二)推动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 第18页 |
(三)弥补硬法不足,提供行为依据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珠三角一体化中的行政协议现状 | 第20-30页 |
一、珠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一)萌芽阶段 | 第20页 |
(二)发展阶段 | 第20-21页 |
二、珠三角一体化中合作签署的行政协议 | 第21-23页 |
(一)签署了一系列的行政协议 | 第21-22页 |
(二)建立了区域合作的程序平台和协调机构 | 第22-23页 |
三、珠三角一体化中行政协议存在的问题 | 第23-27页 |
(一)行政协议缺乏法律依据 | 第23-24页 |
(二)行政协议法律效力不确定 | 第24-25页 |
(三)行政协议缔结程序缺少公众参与 | 第25页 |
(四)行政协议的内容条款不规范 | 第25-27页 |
(五)行政协议缺乏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 | 第27页 |
四、珠三角一体化中行政协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一)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仍存在 | 第27-28页 |
(二)缺乏有效的常设协调机构 | 第28页 |
(三)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 | 第28-29页 |
(四)区域政策与法规不统一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域外相关国家的行政协议考察及启示 | 第30-36页 |
一、域外相关国家的行政协议考察 | 第30-34页 |
(一)美国的行政协议制度 | 第30-32页 |
(二)西班牙行政协议制度 | 第32-33页 |
(三)日本的行政协议制度 | 第33-34页 |
二、域外国家行政协议制度之启示 | 第34-36页 |
(一)具有直接的法律依据 | 第34页 |
(二)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 | 第34-35页 |
(三)规定了纠纷解决机制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完善珠三角一体化中行政协议的措施 | 第36-46页 |
一、确立行政协议的法律依据 | 第36-38页 |
(一)域外国家的实践经验 | 第36-37页 |
(二)设计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方案 | 第37-38页 |
二、明确行政协议的法律效力 | 第38-39页 |
(一)美国“州际协定”的实践经验 | 第38页 |
(二)确立行政协议法律效力的建议 | 第38-39页 |
三、完善行政协议的缔结程序 | 第39-41页 |
(一)建立公众参与程序 | 第39-40页 |
(二)向社会公示协议内容 | 第40页 |
(三)引进批准和备案制度 | 第40-41页 |
四、规范行政协议的内容条款 | 第41-42页 |
(一)增加成本与收益条款 | 第41-42页 |
(二)增加履行方式条款 | 第42页 |
(三)加入违约责任条款 | 第42页 |
(四)引进争议解决条款 | 第42页 |
五、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 第42-46页 |
(一)缔约方自行协商和解 | 第43页 |
(二)地区事务管委会协调 | 第43-44页 |
(三)上级行政机关裁决 | 第44页 |
(四)司法机关诉讼解决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