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法分则中的胁迫行为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国内外刑法中的胁迫 | 第15-26页 |
第一节 国外刑法中的胁迫 | 第15-17页 |
一、大陆法系中的胁迫 | 第15-16页 |
二、英美法系中的胁迫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我国刑法分则中的胁迫 | 第17-26页 |
一、含“胁迫”的条文 | 第18-19页 |
二、含“威胁”的条文 | 第19-21页 |
三、含“强迫”、“强制”、“强令”的条文 | 第21-24页 |
四、未出现而实际包含“胁迫”的条文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刑法中胁迫的界定及类型化分析 | 第26-36页 |
第一节 刑法中胁迫的含义及特征 | 第26-29页 |
一、胁迫的含义 | 第26-27页 |
二、胁迫的特征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刑法分则中胁迫的类型化分析 | 第29-36页 |
一、使他人产生恐惧心理的胁迫 | 第30-32页 |
二、足以抑制他人反抗的胁迫 | 第32-36页 |
第三章 认定胁迫的要素及程度判定 | 第36-42页 |
第一节 认定胁迫的要素 | 第36-40页 |
一、以行为实施者为主体要素 | 第36-37页 |
二、以自然人为对象要素 | 第37-38页 |
三、以“侵害他人权益”为内容要素 | 第38-39页 |
四、以作为方式为行为要素 | 第39-40页 |
五、以产生恐惧心理为下限的程度要素 | 第40页 |
第二节 胁迫程度的判定标准 | 第40-42页 |
第四章 胁迫在刑法适用中的作用 | 第42-49页 |
第一节 使用胁迫影响定罪量刑 | 第42-45页 |
一、使用胁迫影响罪与非罪 | 第42-43页 |
二、使用胁迫影响此罪与彼罪 | 第43-44页 |
三、使用胁迫影响量刑的轻重 | 第44-45页 |
第二节 胁迫程度影响定罪量刑 | 第45-47页 |
一、胁迫程度影响罪与非罪 | 第45页 |
二、胁迫程度影响此罪与彼罪 | 第45-46页 |
三、胁迫程度影响量刑的轻重 | 第46-47页 |
第三节 胁迫影响“情节严重”的认定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