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索—发现”教学模式的内涵 | 第18-22页 |
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 第18-19页 |
二、“探索—发现”教学模式的内涵 | 第19-22页 |
(一)“探索”的内涵 | 第19页 |
(二)“发现”的内涵 | 第19-20页 |
(三)“探索—发现”教学模式的内涵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索—发现”教学模式的特征 | 第22-28页 |
一、从教师层面分析 | 第22-23页 |
(一)注重教师的引导 | 第22页 |
(二)注重教师“新三观”的树立 | 第22-23页 |
二、从学生层面分析 | 第23-25页 |
(一)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 第23-24页 |
(二)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内部学习动机 | 第24页 |
(三)注重学生的直觉思维和信息的提取 | 第24-25页 |
三、从师生互动层面分析 | 第25-28页 |
(一)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 | 第25-26页 |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共同发展 | 第26页 |
(三)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索—发现”教学模式的价值 | 第28-32页 |
一、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 第28-29页 |
(一)有助于教师成为新课改发展的推动力 | 第28页 |
(二)有助于教师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者 | 第28-29页 |
(三)有助于教师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 第29页 |
二、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 第29-30页 |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 第29-30页 |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 第30页 |
(三)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 第30页 |
三、从教学的角度分析 | 第30-32页 |
(一)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中程式化和技能化的教学方式 | 第30-31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重新焕发生机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索—发现”教学模式的运用 | 第32-44页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探索-发现”教学模式的条件 | 第32-35页 |
(一)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充满趣味的课堂气氛 | 第32页 |
(二)教师要进行精心的课前准备 | 第32-33页 |
(三)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相结合 | 第33-34页 |
(四)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 | 第34-35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索—发现”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 第35-39页 |
(一)结合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提问 | 第35-36页 |
(二)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 | 第36-38页 |
(三)重视学生的课堂讨论 | 第38-39页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索—发现”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 第39-44页 |
(一)确立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不要笼统抽象 | 第39页 |
(二)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 第39-40页 |
(三)提出假设,师生找到探索发现的方向和方法 | 第40页 |
(四)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并对假设进行验证 | 第40-42页 |
(五)学生用已获得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达到运用的层次 | 第42-44页 |
第五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探索—发现”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 第44-48页 |
一、教学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 第44-45页 |
(一)“探索—发现”教学模式应与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 | 第44页 |
(二)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要灵活处理 | 第44-45页 |
二、教师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 第45-47页 |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 第45-46页 |
(二)教师要理解、信任学生 | 第46页 |
(三)教师要做一个积极的引导者 | 第46-47页 |
三、学生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 第47-48页 |
(一)学生的主体意识应得到培养 | 第47页 |
(二)学生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