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理论时期伊格尔顿文艺思想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20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文学本质观 | 第20-39页 |
第一节 文学的本质与家族相似论 | 第20-25页 |
一、现存的文学本质观 | 第21-22页 |
二、家族相似论 | 第22-25页 |
第二节 文学本质的维度 | 第25-39页 |
一、语言性 | 第27-31页 |
二、道德性 | 第31-33页 |
三、非实用性 | 第33-35页 |
四、规范性 | 第35-39页 |
第二章 文学批评观 | 第39-56页 |
第一节 批评的现状 | 第39-45页 |
一、对体验式批评的批评 | 第40-43页 |
二、批评就是主观的吗? | 第43-45页 |
第二节 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的思路 | 第45-56页 |
一、早期的批评思路 | 第45-46页 |
二、批评存在的理想形态 | 第46-49页 |
三、共性、历史和价值 | 第49-56页 |
第三章 文学批评实践 | 第56-71页 |
第一节 前期文学批评实践 | 第56-62页 |
一、历史与形式 | 第57-59页 |
二、形式与内容 | 第59-62页 |
第二节 形式对抗内容 | 第62-71页 |
一、述行的矛盾 | 第62-66页 |
二、形式对内容的超越 | 第66-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