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低温环境和低温微生物介绍 | 第11页 |
1.2 低温适应性的机制 | 第11-13页 |
1.3 细菌的群体感应 | 第13-21页 |
1.3.1 革兰氏阳性菌的群体感应 | 第16-17页 |
1.3.2 革兰氏阴性菌的群体感应 | 第17-19页 |
1.3.3 种间群体感应 | 第19-21页 |
1.4 蜡样芽胞杆菌 | 第21-23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蜡样芽胞杆菌MYB41-22生物学特性 | 第25-37页 |
2.1 材料 | 第25-26页 |
2.1.1 样品来源 | 第25页 |
2.1.2 培养基 | 第25-26页 |
2.1.3 抗生素的配制 | 第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2.2.1 仪器和试剂 | 第26-27页 |
2.2.2 .蜡样芽孢杆菌MYB41-22的活化及保存 | 第27页 |
2.2.3 蜡样芽孢杆菌MYB41-22革兰氏染色 | 第27-28页 |
2.2.4 蜡样芽孢杆菌MYB41-22的鉴定 | 第28-30页 |
2.2.5 蜡样芽孢杆菌MYB41-22生长温度范围、最适生长温度、生长曲线及抗性检测 | 第30-31页 |
2.2.6 蜡样芽孢杆菌MYB41-22菌落形态及菌株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 第31页 |
2.3 试验结果 | 第31-35页 |
2.3.1 光学显微镜革兰氏染色形态观察 | 第31-32页 |
2.3.2 蜡样芽胞杆菌MYB41-22 16S rRNA基因测序同源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32页 |
2.3.3 蜡样芽胞杆菌MYB41-22生长温度范围 | 第32-33页 |
2.3.4 蜡样芽胞杆菌MYB41-22的生长曲线绘制 | 第33-35页 |
2.3.5 蜡样芽胞杆菌MYB41-22菌株对抗生素耐性鉴定 | 第35页 |
2.3.6 蜡样芽胞杆菌MYB22的生理生化鉴定 | 第35页 |
2.4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蜡样芽胞杆菌MYB41-22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信号分子的合成 | 第37-58页 |
3.1 材料 | 第37页 |
3.1.1 实验菌种 | 第37页 |
3.2 MYB41-22的全基因组分析 | 第37-39页 |
3.2.1 总DNA的测序、拼接 | 第37-38页 |
3.2.2 细菌全基因组序列功能元件分析 | 第38页 |
3.2.3 细菌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8页 |
3.2.4 群体感应相关基因的比对分析 | 第38-39页 |
3.3 群体感应相关基因和温度适应性基因的验证 | 第39-40页 |
3.4 蜡样芽胞杆菌MYB41-22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合成 | 第40页 |
3.5 结果 | 第40-54页 |
3.5.1 MYB41-22的全基因组分析 | 第40-46页 |
3.5.2 MYB41-22的群体感应、低温适应性相关基因比对确认 | 第46-50页 |
3.5.3 群体感应相关基因及低温适应性相关基因的验证 | 第50-54页 |
3.5.4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合成 | 第54页 |
3.6 讨论 | 第54-58页 |
第四章 群体感应系统在MYB41-22温度适应性中的功能研究 | 第58-76页 |
4.1 材料 | 第58-59页 |
4.1.1 实验菌株 | 第58页 |
4.1.2 培养基 | 第58-59页 |
4.1.3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配制 | 第59页 |
4.2 方法 | 第59-66页 |
4.2.1 .仪器和试剂 | 第59页 |
4.2.2 信号分子诱导后MYB41-22密度的测定 | 第59-61页 |
4.2.3 MYB41-22群体感应与温度适应性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 | 第61-66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66-74页 |
4.3.1 信号分子对MYB41-22在15℃、37℃密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2 信号分子诱导后对细菌在15℃、37℃生长前期数量的影响 | 第67页 |
4.3.3 信号分子工作浓度的范围 | 第67-68页 |
4.3.4 MYB41-22群体感应与温度适应性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 | 第68-74页 |
4.4 讨论 | 第74-7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7-88页 |
附录B 试验药品与设备 | 第88-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