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玲珑画板辅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以《二次函数》教学为例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 第8页 |
(二)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8页 |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要求 | 第8-9页 |
(四)现实的诉求及本校学情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问题 | 第10页 |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四、研究的步骤、方法与思路 | 第11-12页 |
(一)研究步骤 | 第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2页 |
五、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12-13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概述 | 第13-18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一)课件与积件 | 第13-14页 |
(二)数学多元表征 | 第14页 |
二、国内外动态教学辅助软件相关概述 | 第14-18页 |
(一)国外研究 | 第14-15页 |
(二)国内研究 | 第15-17页 |
(三)概述简评 | 第17-18页 |
第3章 玲珑画板设计教学内容的原则以及应用案例 | 第18-29页 |
一、玲珑画板软件概述 | 第18-21页 |
(一)玲珑画板软件简介 | 第18-19页 |
(二)玲珑画板在教学中的功能 | 第19-21页 |
(三)玲珑画板软件的应用现状 | 第21页 |
二、玲珑画板设计教学内容的原则以及应用案例 | 第21-29页 |
(一)信息打包原则及案例 | 第21-23页 |
(二)空间临近原则及案例 | 第23-24页 |
(三)时间临近原则及案例 | 第24-27页 |
(四)一致性原则及案例 | 第27-28页 |
(五)双通道原则及案例 | 第28-29页 |
第4章 玲珑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实验研究 | 第29-50页 |
一、实验设计 | 第29-31页 |
(一)实验假设 | 第29页 |
(二)实验对象 | 第29-30页 |
(三)实验变量 | 第30页 |
(四)实验方式 | 第30页 |
(五)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二、实验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31-34页 |
(一)前后测问卷的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二)学习成绩前后测分析 | 第32-34页 |
三、实验班数学学习情况前后测分析 | 第34-37页 |
四、对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第37-47页 |
五、对数学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第5章 玲珑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应用案例研究 | 第50-56页 |
一、二次函数y=a(x-h)~2+k教学设计 | 第50-56页 |
(一)设计理念 | 第50页 |
(二)教材分析 | 第50页 |
(三)设计策略 | 第50-51页 |
(四)设计过程 | 第51-55页 |
(五)自我反思 | 第55-56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反思和展望 | 第56-59页 |
一、研究的结论 | 第56页 |
二、研究的反思 | 第56-57页 |
三、研究的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1 | 第62-64页 |
附录2 | 第64-69页 |
附录3 | 第69-71页 |
附录4 | 第71-73页 |
附录5 | 第73-75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