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公立高等学校院系成本效益评价研究--以H高校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状况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状况第12-14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3.3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5-16页
第2章 高校院系成本效益评价理论概述第16-22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18页
        2.1.1 公共产品与公立高校第16-17页
        2.1.2 教育成本与成本效益第17-18页
    2.2 作业成本理论第18-21页
        2.2.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第18-20页
        2.2.2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第20-21页
    2.3 教育成本效益理论第21-22页
第3章 高校院系成本效益评价设计第22-36页
    3.1 案例选择与数据来源第22-24页
        3.1.1 案例选择第22页
        3.1.2 数据来源第22-24页
    3.2 高校院系作业成本核算设计第24-30页
        3.2.1 高校院系成本核算对象与作业界定第24-25页
        3.2.2 高校院系成本类型的划分第25-27页
        3.2.3 资源动因与作业中心第27-30页
    3.3 高校院系成本效益评价设计第30-36页
        3.3.1 成本效益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第30-31页
        3.3.2 效益评价指标的设置方法第31-32页
        3.3.3 高校院系效益指标的选取第32-34页
        3.3.4 H高校院系效益指标的赋值第34-36页
第4章 高校院系作业成本的核算过程第36-60页
    4.1 高校院系直接教育成本的核算过程第36-46页
        4.1.1 直接成本核算概述第36页
        4.1.2 H高校成本数据资源第36-39页
        4.1.3 直接成本的归集过程第39-46页
    4.2 高校院系间接教育成本的核算过程第46-60页
        4.2.1 间接成本的归集第46-48页
        4.2.2 间接成本的分配过程第48-53页
        4.2.3 公共课程资源归集与分配第53-56页
        4.2.4 高校院系作业成本核算的结果第56-60页
第5章 高校院系成本效益的评价过程第60-70页
    5.1 H高校院系规模效益评价第60-62页
        5.1.1 理工农医类院系规模效益评价第60-61页
        5.1.2 经管法教类院系规模效益评价第61页
        5.1.3 H高校整体层面规模效益评价第61-62页
    5.2 H高校院系结构效益分析第62-65页
        5.2.1 H高校院系整体层面结构效益第62-63页
        5.2.2 H高校理工农医类院系结构效益分析第63-64页
        5.2.3 H高校经管法教院系结构效益第64页
        5.2.4 院系生均成本相对效益比较分析第64-65页
    5.3 H高校院系成本综合效益分析第65-70页
        5.3.1 H高校院系绩效指标统计数据第65-66页
        5.3.2 H高校院系绩效工资成本效益评价第66-67页
        5.3.3 H高校院系总成本效益评价第67-70页
第6章 高校院系成本效益评价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第70-74页
    6.1 成本效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第70-72页
        6.1.1 成本支出结构不合理第70-71页
        6.1.2 院系间规模效益不均衡第71页
        6.1.3 院系间结构效益不对称第71-72页
    6.2 高校院系成本效益问题产生原因第72-74页
        6.2.1 人力资源配置导向问题第72页
        6.2.2 财力资源配置导向问题第72-74页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第74-77页
    7.1 研究结论第74-75页
    7.2 对策建议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附录1第80-82页
附录2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作者简历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下一篇:端午节日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