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3.3 述评 | 第20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分析 | 第22-29页 |
2.1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1.1 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2.1.2 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2.2 农民退地分析及补偿机制 | 第25-27页 |
2.2.1 农民退地分析 | 第25-26页 |
2.2.2 农民土地承包权退出的鼓励机制 | 第26-27页 |
2.3 农民土地承包权退出的理论分析 | 第27-29页 |
2.3.1 土地退出的类型 | 第27页 |
2.3.2 土地退出理论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邵阳地区为例 | 第29-35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9页 |
3.2 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 | 第29-35页 |
3.2.1 模型概述 | 第29-30页 |
3.2.2 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 第30-31页 |
3.2.3 数据获得与样本数据分析 | 第31-32页 |
3.2.4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核算标准 | 第35-40页 |
4.1 土地承包权价值构成 | 第35页 |
4.2 基于理论标准测算模型的经济补偿标准核算 | 第35-37页 |
4.2.1 测算公式 | 第36页 |
4.2.2 耕地保障价值测算 | 第36-37页 |
4.2.3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理论标准 | 第37页 |
4.3 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的经济补偿标准测算 | 第37-39页 |
4.3.1 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受偿意愿理论分析 | 第37页 |
4.3.2 条件价值评估法及经济学原理 | 第37-38页 |
4.3.3 条件价值评估法常见偏差及规避 | 第38页 |
4.3.4 受访农户受偿意愿测算 | 第38-39页 |
4.3.5 基于农民意愿的土地承包权退出补偿标准 | 第39页 |
4.4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标准的确定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土地承包权退出的经济补偿机制.. | 第40-49页 |
5.1 补偿原则 | 第40-41页 |
5.1.1 公平原则 | 第40页 |
5.1.2 “谁受益,谁补偿”原则 | 第40页 |
5.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40页 |
5.1.4 帕累托最优原则 | 第40-41页 |
5.2 土地承包权退出补偿主体、客体和对象 | 第41页 |
5.3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的标准及依据 | 第41-44页 |
5.3.1 土地承包权退出实践中的经济补偿标准 | 第41-42页 |
5.3.2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标准及依据的农户选择 | 第42-44页 |
5.4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形式 | 第44-46页 |
5.4.1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形式的农户选择 | 第44-45页 |
5.4.2 多样化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形式 | 第45-46页 |
5.5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的责任主体 | 第46-47页 |
5.5.1 农地实际经营者 | 第46页 |
5.5.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 第46-47页 |
5.5.3 政府 | 第47页 |
5.6 基于退地意愿影响因素调查的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机制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9-5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