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构学论文

新型四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性能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1.2 国内外并联机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运动学第12页
        1.2.2 工作空间第12-13页
        1.2.3 运动性能与尺度综合第13页
        1.2.4 逆动力学第13-1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机构的运动学分析第16-26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2RUS-2RRS 并联机构的描述第16-17页
    2.3 机构的运动学分析第17-22页
        2.3.1 机构的位置逆解分析第17-18页
        2.3.2 机构的位置正解分析第18-22页
    2.4 数值算例第22-25页
    2.5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第26-34页
    3.1 引言第26页
    3.2 完整雅克比矩阵第26-29页
        3.2.1 约束子矩阵第27-28页
        3.2.2 运动子矩阵第28页
        3.2.3 完整雅克比矩阵的建立第28-29页
    3.3 工作空间分析第29-31页
        3.3.1 可达工作空间分析第29-30页
        3.3.2 无奇异工作空间分析第30-31页
    3.4 数值算例第31-33页
    3.5 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机构的运动性能与尺度综合第34-40页
    4.1 引言第34页
    4.2 齐次量纲雅克比矩阵第34-36页
    4.3 性能分析与尺度综合第36-37页
        4.3.1 运动学性能评价指标-灵巧度第36页
        4.3.2 全域均值第36页
        4.3.3 设计变量第36-37页
    4.4 实例分析第37-39页
    4.5 小结第39-40页
第五章 机构的传动性能与奇异性分析第40-50页
    5.1 引言第40页
    5.2 运动/力映射模型第40-43页
        5.2.1 约束支链的运动/力映射模型第40-42页
        5.2.2 无约束支链的运动/力映射模型第42-43页
    5.3 奇异性分析第43-44页
        5.3.1 无约束奇异第43-44页
        5.3.2 约束奇异第44页
    5.4 性能传递指标第44-46页
        5.4.1 归一化虚拟系数第44-45页
        5.4.2 性能传动指标第45-46页
    5.5 数值算例分析第46-49页
    5.6 小结第49-50页
第六章 机构的逆动力学建模第50-60页
    6.1 引言第50页
    6.2 2RUS-2RPS 并联机构影响系数第50-55页
        6.2.1 机构的影响系数第50-51页
        6.2.2 RRS 和 RUS 支链的一阶影响系数第51-54页
        6.2.3 RRS 和 RUS 支链的二阶影响系数第54-55页
    6.3 各组件的速度、加速度分析第55-56页
    6.4 逆动力学分析第56-59页
        6.4.1 各构件的重力和惯性力分析第56-57页
        6.4.2 动平台逆动力学分析第57-58页
        6.4.3 各支链的逆动力学分析第58-59页
    6.5 小结第59-60页
第七章 逆动力学分析及伺服电机参数预估第60-67页
    7.1 引言第60页
    7.2 逆动力学实例分析第60-62页
    7.3 约束力和驱动力矩实例分析第62-64页
    7.4 伺服电机参数预估模型第64-65页
        7.4.1 伺服电机峰值力矩预估第64页
        7.4.2 伺服电机转子惯量校核模型第64-65页
    7.5 伺服电机参数预估算例第65-66页
    7.6 小结第66-67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8.1 总结第67-68页
    8.2 工作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4页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页
    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4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发明专利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螺旋锥齿轮虚拟制造仿真算法研究
下一篇:棉针织物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仿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