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9页 |
1.1 前言 | 第11页 |
1.2 光(电)催化原理 | 第11-13页 |
1.3 光(电)催化性能增强策略 | 第13-27页 |
1.3.1 表面调控工程 | 第13-22页 |
1.3.2 界面调控工程 | 第22-27页 |
1.4 常见半导体光催化剂 | 第27-35页 |
1.4.1 氧化钛 | 第27-29页 |
1.4.2 氧化铁 | 第29-31页 |
1.4.3 钒酸铋 | 第31-33页 |
1.4.4 单质磷 | 第33-35页 |
1.5 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9页 |
第二章 α-Fe_2O_3/NiFe-LDH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9-69页 |
2.1 引言 | 第49-5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1-55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51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51-52页 |
2.2.3 材料制备 | 第52-54页 |
2.2.4 材料结构表征 | 第54页 |
2.2.5 光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54-5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2页 |
2.3.1 结构表征分析 | 第55-58页 |
2.3.2 光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8-6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第三章 BiVO_4/Fe基LDH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9-97页 |
3.1 引言 | 第69-7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0-75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70-71页 |
3.2.2 实验设备 | 第71页 |
3.2.3 材料制备 | 第71-73页 |
3.2.4 材料结构表征 | 第73页 |
3.2.5 光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73-75页 |
3.2.6 理论计算方法 | 第7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5-88页 |
3.3.1 结构表征分析 | 第75-79页 |
3.3.2 光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79-85页 |
3.3.3 理论计算分析 | 第85-8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第四章 TiO_2(A)/RP异质结构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性能研究 | 第97-119页 |
4.1 引言 | 第97-9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8-102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98-99页 |
4.2.2 实验设备 | 第99页 |
4.2.3 材料制备 | 第99-100页 |
4.2.4 材料结构表征 | 第100页 |
4.2.5 光催化还原Cr~(6+)性能表征 | 第100-101页 |
4.2.6 光催化产氢性能表征 | 第101页 |
4.2.7 光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101-10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2页 |
4.3.1 材料结构表征分析 | 第102-109页 |
4.3.2 光催化还原Cr~(6+)性能分析 | 第109页 |
4.3.3 光催化产氢性能分析 | 第109-110页 |
4.3.4 光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110-11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