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化学纤维工业论文--合成纤维论文

β-PVDF复合纤维隔膜的结构控制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5页
        1.1.1 锂离子电池隔膜第9-10页
        1.1.2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性能要求第10-11页
        1.1.3 聚偏氟乙烯第11-12页
        1.1.4 熔融静电纺丝及相分离技术第12-13页
        1.1.5 反应磁控溅射第13-14页
        1.1.6 陶瓷纳米颗粒第14-15页
    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5页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β相PVDF纤维膜的制备及物化性能研究第17-28页
    2.1 实验部分第17-20页
        2.1.1 实验仪器及材料第17-18页
        2.1.2 熔融静电纺PVDF纤维膜的制备第18页
        2.1.3 PVDF/PLA母粒的制备第18-19页
        2.1.4 共混母粒微观形貌表征第19页
        2.1.5 β相PVDF纳米纤维膜的制备第19页
        2.1.6 纤维微观形貌表征第19页
        2.1.7 孔隙率测试第19-20页
        2.1.8 红外光谱测试第20页
        2.1.9 XRD测试第20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0-26页
        2.2.1 分散相尺寸分析第20-21页
        2.2.2 纤维细化机理第21-22页
        2.2.3 纤维膜微观形貌分析第22-23页
        2.2.4 纤维膜孔隙率分析第23-24页
        2.2.5 红外光谱分析第24-25页
        2.2.6 XRD分析第25-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β相PVDF纳米纤维膜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28-38页
    3.1 实验部分第28-30页
        3.1.1 实验仪器及材料第28-29页
        3.1.2 电解液亲和性研究第29页
        3.1.3 离子电导率测试第29页
        3.1.4 界面阻抗测试第29-30页
        3.1.5 电化学稳定窗口测试第30页
        3.1.6 电池性能测试第30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0-36页
        3.2.1 电解液亲和性分析第30-32页
        3.2.2 离子电导率分析第32-33页
        3.2.3 界面阻抗分析第33页
        3.2.4 电化学稳定窗口分析第33-34页
        3.2.5 首次充放电性能分析第34-35页
        3.2.6 循环性能分析第35页
        3.2.7 倍率性能分析第35-36页
    3.3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SiO2/Al2O3/PVDF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性能研究第38-54页
    4.1 实验部分第38-41页
        4.1.1 实验仪器及材料第38-39页
        4.1.2 陶瓷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第39-40页
        4.1.3 陶瓷复合纳米纤维膜形貌表征第40页
        4.1.4 EDS测试第40页
        4.1.5 BET测试第40页
        4.1.6 热安全性能测试第40页
        4.1.7 孔隙率测试第40页
        4.1.8 电解液亲和性研究第40页
        4.1.9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0-41页
        4.1.10 电池性能测试第41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1-52页
        4.2.1 微观形貌分析第41-42页
        4.2.2 表面元素分析第42-43页
        4.2.3 BET分析第43页
        4.2.4 孔隙率分析第43-44页
        4.2.5 电解液亲和性分析第44-45页
        4.2.6 热安全性能分析第45-47页
        4.2.7 离子电导率分析第47页
        4.2.8 界面阻抗分析第47-48页
        4.2.9 电化学稳定窗口分析第48-49页
        4.2.10 首次充放电性能分析第49页
        4.2.11 循环性能分析第49-50页
        4.2.12 倍率性能分析第50-51页
        4.2.13 高温性能分析第51-52页
    4.3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54-57页
    5.1 主要结论第54-55页
    5.2 主要创新第55页
    5.3 展望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单点悬浮的磁悬浮偏航系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