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3页 |
1.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8-12页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混沌理论及相关基础 | 第13-21页 |
2.1 混沌简介 | 第13-18页 |
2.1.1 混沌的定义 | 第13-14页 |
2.1.2 混沌的基本特性 | 第14页 |
2.1.3 混沌系统的判定 | 第14-16页 |
2.1.4 常用的几种混沌系统 | 第16-18页 |
2.2 数字图像的分类 | 第18-19页 |
2.3 密码学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基于超混沌和hash函数的彩色图像加密方案 | 第21-37页 |
3.1 基础理论 | 第21-23页 |
3.1.1 4D超混沌 | 第21-22页 |
3.1.2 hash函数 | 第22页 |
3.1.3 Row-column过程 | 第22-23页 |
3.2 基于超混沌和hash函数的彩色图像加密 | 第23-28页 |
3.2.1 密钥流的产生 | 第23-25页 |
3.2.2 图像加密过程 | 第25-28页 |
3.3 安全性分析 | 第28-36页 |
3.3.1 密钥空间 | 第28页 |
3.3.2 相邻像素间的相关性 | 第28-31页 |
3.3.3 信息熵分析 | 第31页 |
3.3.4 直方图分析 | 第31-32页 |
3.3.5 密钥敏感性 | 第32-35页 |
3.3.6 差分攻击 | 第35-36页 |
3.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超混沌和线性反馈位移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 | 第37-53页 |
4.1 基础理论 | 第37-39页 |
4.1.1 5D超混沌系统 | 第37-38页 |
4.1.2 线性反馈位移(LFS) | 第38-39页 |
4.2 基于超混沌和LFS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 | 第39-42页 |
4.2.1 密钥流的产生 | 第39-41页 |
4.2.2 加密过程 | 第41-42页 |
4.3 安全性分析 | 第42-52页 |
4.3.1 密钥空间 | 第43页 |
4.3.2 直方图 | 第43-45页 |
4.3.3 信息熵 | 第45页 |
4.3.4 相关性系数 | 第45-47页 |
4.3.5 差分攻击 | 第47页 |
4.3.6 密钥敏感性 | 第47-48页 |
4.3.7 鲁棒性 | 第48-51页 |
4.3.8 鲁棒性对比 | 第51-52页 |
4.4 讨论与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结论 | 第53页 |
5.2 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