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1.4.1 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文化共享”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文化共享”的涵义 | 第16-18页 |
2.1.1 何谓“文化共享” | 第16-17页 |
2.1.2 “文化共享”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2.2 “文化共享”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2.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2.2.2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思想 | 第20-21页 |
2.2.3 米勒的文化共存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文化共享”的可能性 | 第23-32页 |
3.1 “文化”的共享性 | 第23-26页 |
3.1.1 “文化共享”的哲学意蕴 | 第23-24页 |
3.1.2 “文化共享”的社会学基础 | 第24-25页 |
3.1.3 “文化共享”的经济学支撑 | 第25-26页 |
3.2 “文化共享”的合目的性 | 第26-29页 |
3.2.1 “文化共享”满足人的发展需求 | 第26-27页 |
3.2.2 “文化共享”体现社会主义社会本质 | 第27-29页 |
3.3 “文化共享”的合规律性 | 第29-32页 |
3.3.1 “文化共享”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向 | 第29-30页 |
3.3.2 “文化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 第30-32页 |
第4章 “文化共享”的可行性 | 第32-39页 |
4.1 “文化共享”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35页 |
4.1.1 法制为“文化共享”提供制度保障 | 第32-33页 |
4.1.2 经济发展为“文化共享”提供物质保障 | 第33-34页 |
4.1.3 文化创新为“文化共享”提供智力支持 | 第34-35页 |
4.2 “文化共享”的中国方案 | 第35-39页 |
4.2.1 “文化共享”的中国政策 | 第35-37页 |
4.2.2 “文化共享”的中国实践 | 第37-39页 |
第5章 “文化共享”的当代价值 | 第39-44页 |
5.1 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指明方向 | 第39-40页 |
5.2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文化动力 | 第40-41页 |
5.3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支撑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