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津巴布韦与中国文化背景中“龙”的形象及文化意义差异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1页 |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 1.2 研究的目的和对象 | 第8-9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9页 |
| 1.4 创新点 | 第9页 |
| 1.5 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 第2章 中国“龙”的形象 | 第11-18页 |
| 2.1 中国“龙”形象的产生 | 第11-12页 |
| 2.2 中国“龙”形象的历史变迁 | 第12-16页 |
| 2.3 中国文化中“龙”的含义 | 第16-18页 |
| 第3章 津巴布韦“龙”的形象 | 第18-26页 |
| 3.1 津巴布韦图腾文化的历史变迁 | 第18-21页 |
| 3.2 西方基督教思想对津巴布韦的影响 | 第21-23页 |
| 3.3 津巴布韦文化中“龙”的形象及内涵 | 第23-26页 |
| 第4章 “龙”在中津两国中文化的认知差异 | 第26-31页 |
| 4.1 西方文化中“龙”的习语及传说 | 第26-28页 |
| 4.2 津巴布韦本土文化中“龙”的习语传说 | 第28-29页 |
| 4.3 中国文化中“龙”的习语及传说 | 第29-31页 |
| 第5章 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 5.1 “龙”在英语中的译法 | 第31-33页 |
| 5.2 “龙”在津巴布韦本土语言中的译法 | 第33-35页 |
| 结语 | 第35-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