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4-24页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2 海洋污染与海上太阳能系统 | 第15-16页 |
1.2.1 海洋污染简介 | 第15页 |
1.2.2 海上太阳能系统简介 | 第15-16页 |
1.3 天然辉锑矿 | 第16-18页 |
1.3.1 辉锑矿简介 | 第16-17页 |
1.3.2 天然辉锑矿来源 | 第17-18页 |
1.4 硫化锑 | 第18-21页 |
1.4.1 硫化锑的结构 | 第18页 |
1.4.2 硫化锑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3 硫化锑的制备 | 第19-21页 |
1.4.4 本课题中所采用的制备方法 | 第21页 |
1.5 表面改性 | 第21-24页 |
1.5.1 硫化锑表面改性 | 第21-22页 |
1.5.2 本实验所采用的改性方法 | 第22-24页 |
2 纳米Sb_2S_3的制备与性状表征 | 第24-41页 |
2.1 前言 | 第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2.2.2 纳米Sb_2S_3的制备 | 第25-27页 |
2.2.3 样品的表征 | 第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9页 |
2.3.1 纳米Sb_2S_3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27-30页 |
2.3.2 纳米Sb_2S_3的晶体转变分析 | 第30-34页 |
2.3.3 纳米Sb_2S_3的形貌转变分析 | 第34-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3 纳米Sb_2S_3的性能检测与光催化能力探究 | 第41-61页 |
3.1 前言 | 第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5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41-42页 |
3.2.2 薄膜光电极的制备 | 第42-43页 |
3.2.3 紫外-可见光漫反射检测 | 第43-44页 |
3.2.4 光电化学性能检测 | 第44页 |
3.2.5 可见光下光催化活性检测 | 第44-45页 |
3.3 纳米Sb_2S_3的性能检测分析 | 第45-56页 |
3.3.1 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分析 | 第45-49页 |
3.3.2 光电转化能力分析 | 第49-51页 |
3.3.3 光电转化机理分析 | 第51-56页 |
3.4 纳米Sb_2S_3的光催化能力探究 | 第56-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Sb_2S_3/AgCl复合薄膜制备、表征及光催化能力探究 | 第61-79页 |
4.1 前言 | 第61-6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2-65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62页 |
4.2.2 Sb_2S_3/AgCl复合薄膜光电极的制备 | 第62-64页 |
4.2.3 Sb_2S_3/AgCl复合薄膜光电极的表征 | 第64-65页 |
4.2.4 Sb_2S_3/AgCl复合薄膜光催化活性检测 | 第65页 |
4.3 Sb_2S_3/AgCl复合薄膜表征 | 第65-73页 |
4.3.1 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65-67页 |
4.3.2 紫外-可见光漫反射检测分析 | 第67-68页 |
4.3.3 光电转化能力分析 | 第68-69页 |
4.3.4 Mott-Schottky曲线分析 | 第69-71页 |
4.3.5 Nyquist曲线分析 | 第71-73页 |
4.4 Sb_2S_3/AgCl复合薄膜光催化能力探究 | 第73-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79-80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1页 |
作者简历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