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8页 |
1.1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钙钛矿及电池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3-15页 |
1.2.1 卤化物钙钛矿 | 第13-14页 |
1.2.2 钙钛矿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1.3 钙钛矿电池的主要性能参数 | 第15-17页 |
1.3.1 标准测试光源 | 第15-16页 |
1.3.2 钙钛矿电池的电流-电压曲线 | 第16-17页 |
1.4 钙钛矿薄膜优化 | 第17-22页 |
1.4.1 溶剂工程 | 第18-21页 |
1.4.2 元素掺杂 | 第21-22页 |
1.4.3 添加剂 | 第22页 |
1.5 钙钛矿电池的电流滞后效应 | 第22-31页 |
1.5.1 滞后效应的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1.5.2 滞后效应的起因 | 第25-30页 |
1.5.3 滞后效应和稳态功率输出 | 第30-31页 |
1.6 钙钛矿电池界面工程 | 第31-36页 |
1.6.1 界面修饰 | 第31-32页 |
1.6.2 空穴传输材料 | 第32-35页 |
1.6.3 电子传输材料 | 第35-36页 |
1.7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第二章 纳米管状钙钛矿对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 | 第38-54页 |
2.1 引言 | 第3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8-42页 |
2.2.1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 第38-40页 |
2.2.2 电池器件的制备 | 第40-41页 |
2.2.3 电池性能的测试 | 第41-4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3页 |
2.3.1 钙钛矿晶态 | 第42-43页 |
2.3.2 钙钛矿形貌 | 第43-45页 |
2.3.3 钙钛矿光谱特质 | 第45-46页 |
2.3.4 电池的光伏性能 | 第46-48页 |
2.3.5 电池内部电荷传输特性 | 第48-52页 |
2.3.6 光利用率 | 第52-5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钙钛矿电池电流滞后效应机理研究 | 第54-72页 |
3.1 引言 | 第5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3.2.1 电池器件的制备 | 第55-56页 |
3.2.2 电池性能的测试 | 第5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6-71页 |
3.3.1 光照下的电流滞后效应 | 第56-64页 |
3.3.2 暗态下的电流滞后效应 | 第64-68页 |
3.3.3 钙钛矿层厚度的影响 | 第68-7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以联萘环为母核的空穴传输材料在钙钛矿电池的应用研究 | 第72-102页 |
4.1 引言 | 第72-7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3-79页 |
4.2.1 实验原料、试剂及使用仪器 | 第73-75页 |
4.2.2 目标产物的合成 | 第75-78页 |
4.2.3 电池器件的制备 | 第78-79页 |
4.2.4 电池性能的测试 | 第79页 |
4.3 联二萘胺类空穴传输材料对电池性能研究 | 第79-94页 |
4.3.1 光谱测试 | 第80-81页 |
4.3.2 电化学性质 | 第81-82页 |
4.3.3 密度泛函计算 | 第82-84页 |
4.3.4 热稳定性测试 | 第84页 |
4.3.5 电池的光伏性能 | 第84-91页 |
4.3.6 电导率测试 | 第91页 |
4.3.7 空穴迁移率测试 | 第91-92页 |
4.3.8 暗电流测试 | 第92-93页 |
4.3.9 可调控光电压谱和电荷电量抽提取测试 | 第93页 |
4.3.10 电化学阻抗 | 第93-94页 |
4.4 联二萘酚类空穴传输材料对电池性能研究 | 第94-99页 |
4.4.1 空穴材料的疏水性测试 | 第94-96页 |
4.4.2 电导率测试 | 第96页 |
4.4.3 空穴迁移率测试 | 第96-97页 |
4.4.4 电池的光伏性能测试 | 第97-99页 |
4.4.5 电池稳定性测试 | 第9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9-102页 |
第五章 还原氧化石墨烯在钙钛矿电池的应用研究 | 第102-118页 |
5.1 引言 | 第10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2-105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102-103页 |
5.2.2 电池器件的制备 | 第103-105页 |
5.2.3 电池性能的测试 | 第10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16页 |
5.3.1 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形貌 | 第105-106页 |
5.3.2 还原氧化石墨烯在TiO_2层的掺杂作用 | 第106-111页 |
5.3.2.1 钙钛矿薄膜光吸收特性 | 第106-107页 |
5.3.2.2 电池的光伏性能 | 第107-111页 |
5.3.3 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界面修饰研究 | 第111-116页 |
5.3.3.1 还原氧化石墨烯在spiro-OMeTAD/Au的界面修饰 | 第111-114页 |
5.3.3.2 还原氧化石墨烯在电池内部其他界面层的修饰 | 第114-11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8-12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18-119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119页 |
6.3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19-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8页 |
附录1 部分代表性化合物的NMR谱图 | 第138-142页 |
附录2 部分代表性化合物的HRMS谱图 | 第142-14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146-148页 |
致谢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