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5页 |
1.1 太阳能电池概述 | 第10-16页 |
1.1.1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2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光伏性能评价体系 | 第12-16页 |
1.2 钙钛矿太阳电池 | 第16-28页 |
1.2.1 钙钛矿材料的结构与光电特性 | 第16-19页 |
1.2.2 钙钛矿材料体系的多元化 | 第19-22页 |
1.2.3 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优化 | 第22-25页 |
1.2.4 钙钛矿电池的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5-28页 |
1.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稳定性问题及研究现状 | 第28-33页 |
1.3.1 高质量钙钛矿薄膜及可控的晶体生长 | 第29-30页 |
1.3.2 钙钛矿材料的稳定性问题及ABX位元素掺杂或替代 | 第30-32页 |
1.3.3 钙钛矿电池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及器件的界面修饰 | 第32-33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33-35页 |
第二章 混合铅源(PbCl_2:PbAc_2)调控钙钛矿薄膜的晶化 | 第35-53页 |
2.1 前言 | 第35-3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2.2.2 钙钛矿薄膜及器件制备 | 第37-38页 |
2.2.3 薄膜和器件的测试表征 | 第38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51页 |
2.3.1 PbCl_2:PbAc_2比例对钙钛矿薄膜的影响 | 第38-41页 |
2.3.2 基底预热处理对钙钛矿薄膜及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41-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基于1,6-己二胺二盐酸盐添加剂对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效率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53-71页 |
3.1 前言 | 第53-5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3.2.2 基于1,6-DD添加剂的钙钛矿薄膜及器件制备 | 第55-56页 |
3.2.3 薄膜和器件的测试表征 | 第5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9页 |
3.3.1 器件的光伏性能 | 第56-58页 |
3.3.2 1 ,6-DD添加剂对钙钛矿薄膜结晶度、吸收光谱及薄膜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58-62页 |
3.3.3 1 ,6-DD对缺陷的钝化作用 | 第62-65页 |
3.3.4 引入1,6-DD添加剂对器件稳定性的影响 | 第65-6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四章 基于PCBM:BCP共混电子传输层的钙钛矿电池的界面调控及稳定性研究 | 第71-86页 |
4.1 前言 | 第71-7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2-74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72-73页 |
4.2.2 钙钛矿薄膜及器件制备 | 第73-74页 |
4.2.3 薄膜和器件的测试表征 | 第74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4-85页 |
4.3.1 器件光伏性能 | 第74-76页 |
4.3.2 PCBM:BCP共混电子传输层对器件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76-78页 |
4.3.3 引入BCP对PCBM成膜性、微观形貌以及界面电荷传输的影响 | 第78-82页 |
4.3.4 PCBM:BCP共混电子传输层对器件稳定性的影响 | 第82-83页 |
4.3.5 溶液法制备PCBM:BCP共混电子传输层的优势 | 第83-8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基于铱配合物修饰PEDOT:PSS促进空穴传输并提高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效率. | 第86-98页 |
5.1 前言 | 第86-87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7-88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87页 |
5.2.2 掺杂PEDOT:PSS空穴传输层的制备 | 第87-88页 |
5.2.3 器件制备 | 第88页 |
5.2.4 薄膜和器件的测试表征 | 第88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8-97页 |
5.3.1 掺杂对PEDOT:PSS薄膜微观形貌及导电性能的影响 | 第88-90页 |
5.3.2 掺杂PEDOT:PSS空穴传输层对器件光伏性能的影响 | 第90-9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8-102页 |
6.1 总结全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98-99页 |
6.2 展望 | 第99-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7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