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飞机雷电通道形成机理与理论分析 | 第17-32页 |
2.1 自然雷电的形成机理 | 第17-25页 |
2.1.1 雷暴云的形成及其结构 | 第17-19页 |
2.1.2 雷暴云起电机制与电荷结构 | 第19-22页 |
2.1.3 雷电的形成机理 | 第22-25页 |
2.2 飞行器的雷电通道形成机理 | 第25-30页 |
2.2.1 雷电附着过程 | 第25-27页 |
2.2.2 扫掠雷击过程 | 第27-29页 |
2.2.3 传导过程 | 第29-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飞机雷电附着区域数值模拟 | 第32-47页 |
3.1 球包围法的主要内容和计算方法概述 | 第32-36页 |
3.1.1 球包围法的主要内容 | 第32-33页 |
3.1.2 球包围法的计算方法 | 第33-36页 |
3.2 采用球包围法划分飞机雷电附着区域的数值模拟 | 第36-41页 |
3.2.1 雷电附着试验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3.2.2 飞机雷电附着区域数值计算 | 第37-39页 |
3.2.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3.3 对球包围法模拟结果的验证 | 第41-46页 |
3.3.1 数值仿真算法概述 | 第41-42页 |
3.3.2 采用静电场理论的仿真模型建立 | 第42-43页 |
3.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飞机雷电间接效应仿真研究 | 第47-64页 |
4.1 矩量法与FEKO软件介绍 | 第47-51页 |
4.1.1 矩量法介绍 | 第47-50页 |
4.1.2 FEKO电磁仿真软件介绍 | 第50-51页 |
4.2 不同雷击路径下飞机雷电电磁效应仿真研究 | 第51-60页 |
4.2.1 雷击飞机的建模 | 第52-53页 |
4.2.2 雷击飞机的仿真求解 | 第53-54页 |
4.2.3 飞机表面雷电流分布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4.2.4 飞机雷电电磁环境与线缆感应电流仿真分析 | 第56-60页 |
4.3 机身蒙皮不同材质下雷电电磁效应仿真研究 | 第60-62页 |
4.3.1 飞机表面雷电流分布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1页 |
4.3.2 舱内磁场分布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4页 |
5.2 创新点 | 第64-65页 |
5.3 存在不足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