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9-22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3.1 关于媒体的概念及功能 | 第11-13页 |
1.3.2 传统媒体的概念与作用 | 第13-14页 |
1.3.3 网络媒体的概念与作用 | 第14-17页 |
1.3.4 关于国内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17-20页 |
1.3.5 对于目前国内研究现状不足之处的分析 | 第20-22页 |
2 研究设计 | 第22-2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2页 |
2.2.2 比较分析法 | 第22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3.1 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 | 第22-23页 |
2.3.2“意见领袖”和“二级传播理论” | 第23页 |
2.3.3 议程设置理论和“沉默的螺旋”理论 | 第23-24页 |
2.3.4 培养理论 | 第24页 |
2.4 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2.4.1 受众 | 第24页 |
2.4.2 体育新闻 | 第24页 |
2.4.3 网络媒体 | 第24-25页 |
2.4.4 传统媒体 | 第25-26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6-45页 |
3.1 我国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体育新闻传播内容的比较分析 | 第26-33页 |
3.1.1 内容的时效性比较分析 | 第26-28页 |
3.1.1.1 传统媒体体育新闻传播内容的时效性分析 | 第26-27页 |
3.1.1.2 网络媒体体育新闻传播内容的时效性分析 | 第27-28页 |
3.1.1.3 两者不同点分析 | 第28页 |
3.1.2 内容的容量性比较分析 | 第28-30页 |
3.1.2.1 传统媒体体育新闻传播内容的容量性分析 | 第28-29页 |
3.1.2.2 网络媒体体育新闻传播内容的容量性分析 | 第29-30页 |
3.1.2.3 两者不同点分析 | 第30页 |
3.1.3 内容的广泛性比较分析 | 第30-32页 |
3.1.3.1 传统媒体体育新闻传播内容的广泛性分析 | 第30-31页 |
3.1.3.2 网络媒体体育新闻传播内容的广泛性分析 | 第31页 |
3.1.3.3 两者不同点分析 | 第31-32页 |
3.1.4 内容的存储性比较分析 | 第32-33页 |
3.1.4.1 传统媒体体育新闻传播内容的存储性分析 | 第32页 |
3.1.4.2 网络媒体体育新闻传播内容的存储性分析 | 第32-33页 |
3.1.4.3 两者不同点分析 | 第33页 |
3.2 我国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体育新闻传播质量的比较分析 | 第33-36页 |
3.2.1 传统媒体体育新闻传播质量分析 | 第34页 |
3.2.2 网络媒体体育新闻传播质量分析 | 第34-35页 |
3.2.3 把关人对于体育新闻传播质量的重要性分析 | 第35页 |
3.2.4 两者不同点分析 | 第35-36页 |
3.3 我国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体育新闻传播方式的比较分析 | 第36-39页 |
3.3.1 传统媒体体育新闻传播方式分析 | 第36-37页 |
3.3.2 网络媒体体育新闻传播方式分析 | 第37-38页 |
3.3.3 两者不同点分析 | 第38-39页 |
3.4 我国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体育新闻传播效果的比较分析 | 第39-43页 |
3.4.1 传统媒体体育新闻传播效果分析 | 第39-40页 |
3.4.2 网络媒体体育新闻传播效果分析 | 第40-43页 |
3.4.3 两者不同点分析 | 第43页 |
3.5 我国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产生不同的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5-47页 |
4.1 结论 | 第45-46页 |
4.2 建议 | 第46-47页 |
4.2.1 媒体之间需要融合发展 | 第46页 |
4.2.2 拓宽对于体育新闻报道的视野 | 第46页 |
4.2.3 全面加强对于媒体的管制 | 第46页 |
4.2.4 一切要以受众为中心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