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7-15页 |
| 1.1 父母教养方式及其研究概述 | 第8-9页 |
| 1.2 心理韧性及其研究概述 | 第9-10页 |
| 1.3 青少年应对方式及其研究概述 | 第10-11页 |
| 1.4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 1.5 问题提出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 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2.3 研究假设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18-39页 |
| 3.1 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分析 | 第18-22页 |
| 3.2 中职生心理韧性的现状分析 | 第22-25页 |
| 3.3 中职生应对方式的现状分析 | 第25-28页 |
| 3.4 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 第28-33页 |
| 3.5 心理韧性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33-39页 |
| 第四章 总讨论 | 第39-45页 |
| 4.1 中职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现状 | 第39-41页 |
| 4.2 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两两关系 | 第41-42页 |
| 4.3 心理韧性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作用 | 第42-45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5-49页 |
| 5.1 结论 | 第45页 |
| 5.2 建议 | 第45-49页 |
| 第六章 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 6.1 创新 | 第49页 |
| 6.2 研究的不足及研究的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附录1 | 第53-59页 |
| 附录2 | 第59-61页 |
| 附录3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