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柴油机振动分析及声学计算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2.1 机械振动理论简介 | 第17-21页 |
2.1.1 柴油机振动的形式 | 第17页 |
2.1.2 振动问题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1.3 柴油机激励源的仿真计算 | 第18-19页 |
2.1.4 模态分析理论 | 第19-20页 |
2.1.5 结构振动响应分析理论 | 第20-21页 |
2.2 声学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2.1 声学基本量 | 第22页 |
2.2.2 声学方程 | 第22-23页 |
2.2.3 声学数值计算 | 第23-25页 |
2.3 振动、噪声测试理论 | 第25-26页 |
2.3.1 振动测量仪器 | 第25页 |
2.3.2 噪声测量仪器 | 第25-26页 |
2.3.3 傅立叶变换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柴油机振动响应分析计算 | 第27-53页 |
3.1 柴油机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7-34页 |
3.1.1 建模软件介绍 | 第27-28页 |
3.1.2 柴油机基本参数 | 第28页 |
3.1.3 Wartsila 4L20型柴油机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3.1.4 机体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9页 |
3.1.5 曲轴连杆机构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9-32页 |
3.1.6 柴油机整机模型的建立和装配 | 第32-33页 |
3.1.7 几何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33-34页 |
3.2 柴油机主要激励源的求解与加载 | 第34-42页 |
3.2.1 缸内气体压力 | 第35-36页 |
3.2.2 主轴承力 | 第36-39页 |
3.2.3 活塞侧推力 | 第39-42页 |
3.3 4L20型柴油机整机模态分析 | 第42-47页 |
3.3.1 整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3.3.2 位移边界条件约束 | 第44页 |
3.3.3 整机模态分析 | 第44-47页 |
3.4 振动响应求解分析 | 第47-52页 |
3.4.1 控制参数的设置 | 第47-48页 |
3.4.2 结构时域响应分析 | 第48-49页 |
3.4.3 结构频域响应分析 | 第49-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柴油机声学响应分析计算 | 第53-71页 |
4.1 软件介绍 | 第53-54页 |
4.2 数值声学方法 | 第54-56页 |
4.2.1 声场分类 | 第54-55页 |
4.2.2 声场计算方法 | 第55-56页 |
4.3 边界元模型的建立 | 第56-58页 |
4.4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58-60页 |
4.5 场点的建立 | 第60-62页 |
4.6 辐射噪声计算 | 第62-69页 |
4.6.1 测量表面声压及场点声强分布分析 | 第62-64页 |
4.6.2 场点声压级频谱分析 | 第64-67页 |
4.6.3 声功率级分析 | 第67-68页 |
4.6.4 声辐射效率分析 | 第68-6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振动、声学响应结果的试验验证 | 第71-84页 |
5.1 试验目的 | 第71页 |
5.2 测试内容及测试设备 | 第71-72页 |
5.3 表面振动测试 | 第72-77页 |
5.3.1 测试工况和测点布置 | 第72-73页 |
5.3.2 表面振动测量方案 | 第73-74页 |
5.3.3 表面振动测量结果 | 第74-75页 |
5.3.4 振动测量结果和仿真计算结果对比 | 第75-77页 |
5.4 柴油机辐射噪声测试 | 第77-83页 |
5.4.1 声学测试环境 | 第77-78页 |
5.4.2 测试仪器和场点布置 | 第78-79页 |
5.4.3 测量注意事项 | 第79页 |
5.4.4 辐射噪声测试结果 | 第79-82页 |
5.4.5 测试结果和仿真计算结果对比 | 第82-8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结论 | 第84-85页 |
6.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作者简介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