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造价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工程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4-24页 |
2.1 工程造价概述 | 第14页 |
2.2 风险与工程造价风险的有关概念 | 第14-15页 |
2.3 工程造价风险的特征与分类 | 第15-16页 |
2.4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目标与流程 | 第16-18页 |
2.5 工程造价风险识别 | 第18-22页 |
2.5.1 造价风险识别的内容 | 第18页 |
2.5.2 风险识别方法 | 第18-19页 |
2.5.3 工程造价风险因素分析 | 第19-22页 |
2.6 工程造价风险度量 | 第22-24页 |
3 工程造价风险评价模型 | 第24-33页 |
3.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4-26页 |
3.1.1 建立原则 | 第24-25页 |
3.1.2 体系构建 | 第25-26页 |
3.2 层次分析法 | 第26-29页 |
3.2.1 层次分析法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3.2.2 层次分析法原理 | 第27页 |
3.2.3 层次分析法步骤 | 第27-29页 |
3.3 模糊理论 | 第29页 |
3.4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29-33页 |
4 工程造价风险防范 | 第33-37页 |
4.1 工程造价风险监控概念 | 第33页 |
4.2 工程造价风险监控方法 | 第33-37页 |
5 实例 | 第37-54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37-46页 |
5.2 基于FAHP法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应用 | 第46-54页 |
5.2.1 工程造价风险评价 | 第46-48页 |
5.2.2 工程造价风险分析 | 第48-5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展望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附录1 专家打分表 | 第61-64页 |
附录2 专家打分汇总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