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2页 |
2.1 绿色建筑概述 | 第16-19页 |
2.1.1 绿色建筑涵义 | 第16页 |
2.1.2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 | 第16-19页 |
2.2 空间差异测度方法 | 第19-22页 |
2.2.1 变异系数(CV) | 第19-20页 |
2.2.2 基尼系数(Gini系数) | 第20页 |
2.2.3 综合熵指数(GE) | 第20-21页 |
2.2.4 Atikinson指数(阿特金森指数) | 第21页 |
2.2.5 Theil指数 | 第21页 |
2.2.6 小结 | 第21-22页 |
3 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 第22-40页 |
3.1 国际绿色建筑的发展 | 第22-25页 |
3.1.1 国际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 第22-23页 |
3.1.2 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 第23-25页 |
3.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 第25-30页 |
3.2.1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 第25-27页 |
3.2.2 我国绿色建筑标识评定情况 | 第27-30页 |
3.3 一星级绿色建筑的发展 | 第30-33页 |
3.4 二星级绿色建筑的发展 | 第33-36页 |
3.5 三星级绿色建筑的发展 | 第36-39页 |
总结 | 第39-40页 |
4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空间差异测度的Theil指数构建 | 第40-46页 |
4.1 绿色建筑发展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 第40-42页 |
4.1.1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 第40-41页 |
4.1.2 房地产发展水平 | 第41-42页 |
4.1.3 政策环境 | 第42页 |
4.2 绿色建筑发展空间单元划分 | 第42-43页 |
4.3 绿色建筑发展指标度量 | 第43页 |
4.4 绿色建筑发展空间差异测度的Theil指数构建 | 第43-46页 |
5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空间差异测度 | 第46-60页 |
5.1 基础数据的获取 | 第46页 |
5.1.1 数据来源 | 第46页 |
5.1.2 范围界定 | 第46页 |
5.2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空间差异静态分析 | 第46-53页 |
5.2.1 两种权重下绿色建筑发展空间差异静态分析 | 第46-48页 |
5.2.2 两种权重下三星级绿色建筑发展空间差异静态分析 | 第48-50页 |
5.2.3 两种权重下二星级绿色建筑发展空间差异静态分析 | 第50-51页 |
5.2.4 两种权重下一星级绿色建筑发展空间差异静态分析 | 第51-52页 |
5.2.5 绿色建筑发展空间差异纵向比较 | 第52-53页 |
5.3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空间差异动态分析 | 第53-59页 |
5.3.1 两种权重下绿色建筑发展空间差异动态分析 | 第53-55页 |
5.3.2 两种权重下三星级绿色建筑发展空间差异动态分析 | 第55-56页 |
5.3.3 两种权重下二星级绿色建筑发展空间差异动态分析 | 第56-58页 |
5.3.4 两种权重下一星级绿色建筑发展空间差异动态分析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4页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0-62页 |
6.2 研究的主要不足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