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非物质文化视角影响下城镇形象设计的研究--以陇县社火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9-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现状第11-13页
        1.3.1 国外城市形象理论研究第11页
        1.3.2 国内城市形象理论研究研第11-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页
        1.4.1 文献资料引证法第13页
        1.4.2 实地调研方法第13页
    1.5 论文框架第13-15页
2.相关理论研究第15-33页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第15-17页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保护内容第15页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的背景第15-16页
        2.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特点第16-17页
    2.2 社火文化第17-23页
        2.2.1 社火文化的概念第17-18页
        2.2.2 陇州社火的主要形式及特点第18-23页
    2.3 城镇形象设计第23-31页
        2.3.1 小城镇形象的内涵和现状第23-26页
        2.3.2 小城镇形象的理念识别系统第26-28页
        2.3.3 小城镇形象的行为识别系统第28-29页
        2.3.4 小城镇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第29-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3.陇县县城形象的现状分析及设计探析第33-47页
    3.1 小城镇形象设计要素第33-34页
    3.2 小城镇形象设计的原则第34-37页
        3.2.1 小城镇形象设计的的普遍原则第34页
        3.2.2 小城镇生态平衡的审美设计原则第34-35页
        3.2.3 设计的地方性原则第35-36页
        3.2.4 设计的综合性原则第36-37页
    3.3 陇县县城形象的现状分析以及设计对策第37-45页
        3.3.1 建立城镇总体景观生态格局第37-39页
        3.3.2 建立科学的开放空间框架第39-41页
        3.3.3 提高城镇景观空间品质,注重三维景观效果第41-43页
        3.3.4 糅合地域文化创造独特三维景观效果第43-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4.社火文化下陇县县城形象设计与塑造—研究实例第47-55页
    4.1 陇县概况第47-49页
    4.2 陇县县城形象提升设计的整体规划第49-50页
    4.3 陇县县城形象提升设计的具体方法第50-54页
        4.3.1 陇县县城现状解读第51-53页
        4.3.2 陇县县城设计规划构思——一轴一带一中心第53页
        4.3.3 陇县县城规划具体内容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陇县县城形象提升的具体方案设计第55-77页
    5.1 陇县县城形象设计之——一轴第55-66页
        5.1.1 建筑节点改造第55-58页
        5.1.2 广场改造方案第58-60页
        5.1.3 街道景观改造第60-66页
    5.2 陇县县城形象设计之——一带第66-72页
        5.2.1 设计构思——“一湖两带三岸”第66-69页
        5.2.2 景观意向——“一湖两带三岸”第69-72页
    5.3 陇县县城形象设计之——一广场(社火广场)第72-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6.由陇县县城形象设计引发对城镇形象设计的建议与展望第77-81页
    6.1 城镇形象应该分地块开发控制与设计引导第77页
    6.2 特色是小城镇形象设计的灵魂第77-78页
    6.3 和谐和创新是小城镇形象设计的思路第78-79页
        6.3.1 和谐是小城镇形象设计的基础第78页
        6.3.2 创新是小城镇形象设计的关键第78-79页
    6.4 创造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现代小城镇形象设计第79-80页
    6.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致谢第83-85页
附录第85-87页
图片索引第87-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半刚性框架—密肋加劲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
下一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造价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