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1.2.1 电气设备安装过程监理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1.2.2 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设备安装特点与监理现状 | 第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1000千伏变压器安装技术与监理实践 | 第15-24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技术参数及安装要求 | 第15-16页 |
2.3 安装流程 | 第16-17页 |
2.4 安装监理关键控制措施 | 第17-20页 |
2.4.1 绝缘油处理 | 第17页 |
2.4.2 套管支架的制作及套管竖放 | 第17-18页 |
2.4.3 内检及套管安装 | 第18-19页 |
2.4.4 抽真空及热油循环 | 第19-20页 |
2.5 1000KV变压器安装监理实践 | 第20-23页 |
2.5.1 监理控制标准 | 第20-21页 |
2.5.2 监理控制要点及检查方法 | 第21-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1100千伏GIS安装新技术与监理实践 | 第24-37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移动厂房结构 | 第24-26页 |
3.3 安装方案 | 第26-32页 |
3.3.1 安装流程 | 第27-29页 |
3.3.2 设备预就位 | 第29页 |
3.3.3 移动方案 | 第29-31页 |
3.3.4 安装环境控制 | 第31-32页 |
3.3.5 工程应用 | 第32页 |
3.4 GIS安装监理实践 | 第32-35页 |
3.4.1 监理控制标准 | 第32-33页 |
3.4.2 监理控制要点及检查方法 | 第33-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钢管塔组立阶段监理管控关键环节和措施 | 第37-42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监理管控关键环节 | 第37-38页 |
4.2.1 加强施工方案的审查 | 第37页 |
4.2.2 严格进行开工条件的审查 | 第37-38页 |
4.2.3 重视塔材开箱检查验收 | 第38页 |
4.2.4 全面监理签证,加强管控 | 第38页 |
4.3 钢管塔组立监理实践 | 第38-41页 |
4.3.1 每日站班会见证 | 第38-39页 |
4.3.2 管理人员到岗履职签证 | 第39页 |
4.3.3 特殊作业人员操作证集中管理 | 第39页 |
4.3.4 全过程旁站 | 第39页 |
4.3.5 抱杆系统日检查记录 | 第39-40页 |
4.3.6 检查每吊吊装的签证 | 第40页 |
4.3.7 全程拍照摄像 | 第40页 |
4.3.8 铁塔质量过程控制 | 第40页 |
4.3.9 抱杆顶升见证 | 第40-41页 |
4.3.10 设置监理监督岗 | 第41页 |
4.3.11 恶劣天气后的检查签证 | 第41页 |
4.3.12 质量检查、资料汇集 | 第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特高压设备安装工程风险评估与安全监理 | 第42-57页 |
5.1 引言 | 第42页 |
5.2 特高压设备安装特点与风险管理 | 第42-46页 |
5.2.1 特高压设备安装特点 | 第42-44页 |
5.2.2 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 | 第44-45页 |
5.2.3 风险管理建议 | 第45-46页 |
5.2.4 全风险管理履职要点 | 第46页 |
5.3 安全风险评估理论 | 第46-48页 |
5.3.1 LEC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 第46页 |
5.3.2 安全风险的类别 | 第46-47页 |
5.3.3 固有风险值计算 | 第47页 |
5.3.4 动态调整系数计算方法 | 第47页 |
5.3.5 动态风险值计算 | 第47-48页 |
5.3.6 风险值的分级 | 第48页 |
5.4 安全风险评估软件开发与应用 | 第48-51页 |
5.4.1 固有风险评估应用 | 第48-49页 |
5.4.2 动态风险评估应用 | 第49-51页 |
5.5 特高压设备安装工程安全监理实践 | 第51-55页 |
5.5.1 建立监理项目部安全监理机构 | 第51-52页 |
5.5.2 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监理制度 | 第52-53页 |
5.5.3 明确安全监理工作内容 | 第53-55页 |
5.5.4 监督施工项目部落实安全生产体系建立运行 | 第55页 |
5.5.5 加强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管控 | 第5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6.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1-62页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