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1 经营惨淡的国内动画与迫切的市场需求 | 第7页 |
1.1.2 备受欢迎的另类动画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4 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扎根于动画艺术中的惊悚 | 第11-21页 |
2.1 惊悚概述 | 第11-14页 |
2.1.1 惊悚的来源 | 第11-13页 |
2.1.2 惊悚的艺术性特征 | 第13-14页 |
2.2 动画艺术与惊悚的联系 | 第14-18页 |
2.2.1 内容和思想的结合 | 第14页 |
2.2.2 另类的视听语言 | 第14-18页 |
2.2.3 内模仿的审美本能 | 第18页 |
2.3 意义及作用 | 第18-21页 |
2.3.1 推进动画艺术民主化的意义 | 第18-19页 |
2.3.2 推动动画发展的意义 | 第19页 |
2.3.3 对主题的渲染和深入的作用 | 第19页 |
2.3.4 引导观众情绪的宣泄和心理的疏导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惊悚在动画艺术中的发展 | 第21-37页 |
3.1 崭露期(1901-1950) | 第21-23页 |
3.2 挣扎期(1950-980) | 第23-27页 |
3.2.1 欧洲 | 第23-25页 |
3.2.2 美国 | 第25-26页 |
3.2.3 日本 | 第26-27页 |
3.3 全面发展时期(1980-000) | 第27-32页 |
3.3.1 日本 | 第27-29页 |
3.3.2 欧洲 | 第29-30页 |
3.3.3 美国 | 第30-32页 |
3.4 科技时代的融合期(2000年至今) | 第32-37页 |
3.4.1 日本 | 第32-34页 |
3.4.2 美国 | 第34-35页 |
3.4.3 欧洲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动画艺术中惊悚的表现分析 | 第37-57页 |
4.1 商业类 | 第37-46页 |
4.1.1 惊悚动画的商业之路 | 第37-39页 |
4.1.2 从恐惧的角度叙述主流故事 | 第39-40页 |
4.1.3 传统惊悚文化的置入 | 第40-42页 |
4.1.4 视听语言的惊悚表现 | 第42-46页 |
4.2 实验和先锋类 | 第46-54页 |
4.2.1 惊悚动画的实验之路 | 第46-48页 |
4.2.2 同自我恐惧的交流 | 第48-50页 |
4.2.3 视听语言的实验性表现 | 第50-54页 |
4.3 标新立异的警示——公益类 | 第54-57页 |
4.3.1 灰暗的刺激 | 第54-55页 |
4.3.2 惊悚又诙谐的警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惊悚在动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在中国动画中存在的建议 | 第57-61页 |
5.1 动画中惊悚的表现存在的问题 | 第57-58页 |
5.1.1 形式化的空洞和颓废的思想 | 第57页 |
5.1.2 惊悚的表现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 | 第57-58页 |
5.3 惊悚在中国动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58-61页 |
5.3.1 存在的问题 | 第58-59页 |
5.3.2 惊悚在中国动画中运用的建议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附录1 优秀惊悚动画作品获奖详单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