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南海主要渔场的开发(1368-1949)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图表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2-23页 |
0.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0.2 学术史回顾 | 第14-17页 |
0.3 基本思路和论文框架 | 第17-19页 |
0.4 研究资料 | 第19-20页 |
0.5 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第一章 渔课制度与南海渔业 | 第23-40页 |
1.1 粤东沿海的渔课征收 | 第25-26页 |
1.2 珠江三角洲的渔课征收 | 第26-29页 |
1.3 粤西沿海的渔课征收 | 第29-32页 |
1.4 渔课征收制度的改革 | 第32-35页 |
1.5 渔船与海埠 | 第35-3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二章 南海大黄鱼的渔场开发 | 第40-66页 |
2.1 珠江口环境演变与大黄鱼渔场的变迁 | 第40-52页 |
2.1.1 明代珠江口大黄鱼分布 | 第41-42页 |
2.1.2 清代大黄鱼渔场的变迁 | 第42-46页 |
2.1.3 环境演变与大黄鱼渔场的变迁 | 第46-52页 |
2.2 技术变迁与南澳大黄鱼渔场的开发 | 第52-64页 |
2.2.1 南澳渔场大黄鱼的变迁 | 第53-57页 |
2.2.2 大黄鱼渔法的变迁 | 第57-61页 |
2.2.3 南澳渔场的敲罟渔业 | 第61-6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三章 南海珍贵海产品的渔场开发 | 第66-117页 |
3.1 南海珍贵海产品的消费 | 第66-83页 |
3.1.1 国人对南海珍贵海产品的认知 | 第67-75页 |
3.1.2 南海珍贵海产品的应用 | 第75-79页 |
3.1.3 南海珍贵海产品消费的变迁 | 第79-83页 |
3.2 珍珠贸易与珍珠渔场的开发 | 第83-100页 |
3.2.1 明清时期的珍珠贸易 | 第83-91页 |
3.2.2 北部湾珍珠渔场的开发 | 第91-96页 |
3.2.3 苏禄群岛珍珠渔场的开发 | 第96-100页 |
3.3 海参贸易与海参渔场的开发 | 第100-115页 |
3.3.1 清代海参的市场变迁 | 第100-106页 |
3.3.2 南海海参渔场的开发 | 第106-109页 |
3.3.3 南海周边海域海参渔场的开发 | 第109-11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四章 水产品贸易与南海经济鱼类的开发 | 第117-141页 |
4.1 清代以来广东的海洋水产品贸易 | 第117-130页 |
4.1.1 清中叶广东的水产品贸易 | 第117-121页 |
4.1.2 五口通商后的水产品贸易 | 第121-127页 |
4.1.3 进口贸易中的外洋水产品 | 第127-130页 |
4.2 水产品贸易与海洋渔业——以南海鱿鱼为中心 | 第130-139页 |
4.2.1 来源:粤东渔场 | 第130-132页 |
4.2.2 来源:海南与北部湾渔场 | 第132-133页 |
4.2.3 贸易格局的变化及影响 | 第133-13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39-141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141-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2-153页 |
后记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