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5页 |
1.3.1 制图综合目标描述 | 第12-13页 |
1.3.2 建筑群聚群分组 | 第13-14页 |
1.3.3 建筑群线型模式识别 | 第14-15页 |
1.3.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8页 |
1.4.1 选题来源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地图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基础理论 | 第20-37页 |
2.1 地图空间分布模式 | 第20-24页 |
2.1.1 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2.1.2 科学内涵与地图学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1.3 城市建筑群常见基本模式及其层次分类 | 第22-24页 |
2.1.4 城市建筑群多模式识别的顺序 | 第24页 |
2.2 城市建筑群空间分布模式的组织规律 | 第24-27页 |
2.2.1 视知觉拓扑理论和Gestalt原则 | 第24-26页 |
2.2.2 视知觉变量的综合与选择 | 第26-27页 |
2.3 城市建筑群空间分布模式识别的支撑模型与理论 | 第27-36页 |
2.3.1 几何模型 | 第27页 |
2.3.2 邻近模型 | 第27-32页 |
2.3.3 相似模型 | 第32-33页 |
2.3.4 对准模型 | 第33-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建筑群直线模式识别 | 第37-54页 |
3.1 建筑群直线模式的认知特点 | 第37-39页 |
3.2 建筑群单连通直线模式的自适应识别方法 | 第39-48页 |
3.2.1 基于相似模型的建筑群自适应聚群分组 | 第39-44页 |
3.2.2 基于对准模型的直线模式提取 | 第44-46页 |
3.2.3 实验及分析 | 第46-48页 |
3.3 建筑群多连通直线模式的参数识别方法 | 第48-53页 |
3.3.1 识别方法与步骤 | 第49-52页 |
3.3.2 实验及分析 | 第52-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建筑群网格模式识别 | 第54-64页 |
4.1 建筑群网格模式的结构特征和认知特点 | 第54-55页 |
4.2 基于图论的网格模式识别 | 第55-58页 |
4.2.1 图论基础 | 第55-56页 |
4.2.2 网格模式识别方法和步骤 | 第56-58页 |
4.3 实验与影响因素讨论 | 第58-63页 |
4.3.1 实验 | 第58-60页 |
4.3.2 影响因素讨论 | 第60-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建筑群典型字母型分布模式识别 | 第64-78页 |
5.1 典型字母型分布模式的结构特征和认知特点 | 第65-68页 |
5.1.1 建筑群典型字母型分布模式统计与提取 | 第65-66页 |
5.1.2 模式复杂度得分 | 第66-68页 |
5.2 典型字母型分布模式的形式语言描述 | 第68-70页 |
5.2.1 属性关系图 | 第68-69页 |
5.2.2 典型字母型分布模式的结构化描述 | 第69-70页 |
5.3 识别方法与步骤 | 第70-75页 |
5.3.1 图同构 | 第70-71页 |
5.3.2 基于Ullman算法的非精确图匹配 | 第71-74页 |
5.3.3 识别步骤和流程 | 第74-75页 |
5.4 实验与分析 | 第75-77页 |
5.4.1 模拟实验 | 第75-77页 |
5.4.2 真实实验 | 第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8页 |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78-7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作者简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