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长坡路段安全等级评估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我国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 | 第10页 |
·我国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特点 | 第10页 |
·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安全现状 | 第10-11页 |
·山区高速长坡路段安全状况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道路安全评价方面的研究 | 第12-15页 |
·长坡路段安全方面的研究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山区高速公路长坡路段安全性分析 | 第20-34页 |
·长坡路段的界定 | 第20-23页 |
·长坡路段事故特征分析 | 第23-28页 |
·肇事车辆分布特征 | 第24-25页 |
·交通事故时间分布特征 | 第25-26页 |
·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征 | 第26页 |
·交通事故形态分布特征 | 第26-28页 |
·长坡路段安全影响因素 | 第28-33页 |
·驾驶人因素 | 第28-30页 |
·车辆因素 | 第30页 |
·道路条件 | 第30-32页 |
·交通环境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山区高速公路长坡路段安全评估体系研究 | 第34-46页 |
·山区高速公路长坡路段安全等级划分 | 第34-35页 |
·山区高速公路长坡路段安全评估体系的确立 | 第35-38页 |
·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35-36页 |
·长坡路段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6-38页 |
·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 第38-44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9页 |
·判断矩阵的构造 | 第39-41页 |
·判断矩阵权重的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 第41-43页 |
·绝对权重的确定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山区高速长坡路段安全等级评估 | 第46-66页 |
·评估方法的选取 | 第46-49页 |
·道路安全评估方法简介 | 第46-48页 |
·评估方法的选择 | 第48页 |
·安全评估的一般程序 | 第48-49页 |
·灰色聚类评估方法 | 第49-53页 |
·灰色聚类理论概述 | 第49-50页 |
·灰色定权聚类评估方法及步骤 | 第50-53页 |
·基于灰色聚类理论的长坡路段安全等级评估 | 第53-59页 |
·各评估指标的定量描述及灰类级别的取值 | 第53-57页 |
·灰类白化权函数的构建 | 第57-59页 |
·山区高速长坡路段安全等级评估应用流程 | 第59页 |
·实例 | 第59-64页 |
·案例情况 | 第59-60页 |
·安全等级评估计算 | 第60-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山区高速长坡路段安全改善措施 | 第66-74页 |
·预防制动失效的主动性安全改善措施 | 第66-68页 |
·交通工程改善措施 | 第66-67页 |
·服务设施的设置 | 第67-68页 |
·车辆制动失灵后的被动性安全改善措施 | 第68-70页 |
·避险车道 | 第68-70页 |
·消能护栏 | 第70页 |
·其他安全改善措施 | 第70-73页 |
·加强对驾驶员的教育 | 第70-71页 |
·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 | 第71-72页 |
·大型货车安全性能改善 | 第72页 |
·客货车分道行驶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4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