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养护与维修论文--路基的养护与维修论文

沿河公路水毁识别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0-14页
     ·水毁防治第10-12页
     ·水毁识别第12-14页
     ·存在的问题第14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4-17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沿河公路水毁的类型划分第17-31页
   ·公路水毁类型划分第17页
     ·公路水毁内涵第17页
     ·公路水毁类型划分第17页
   ·沿河公路水毁类型划分第17-29页
     ·已有研究中对沿河公路水毁的类型划分第17-20页
     ·本文采用的类型划分方法第20-29页
   ·影响因素第29-31页
第三章 沿河公路水毁灾害识别的原则和内容第31-34页
   ·沿河公路水毁灾害识别的原则第31-32页
   ·公路水毁灾害识别的内容第32-34页
第四章 沿河公路水毁的识别第34-79页
   ·识别方法第34-40页
     ·德尔菲法第34-35页
     ·情景分析法第35-36页
     ·头脑风暴法第36-37页
     ·事件树定量分析第37-38页
     ·层次分析法第38页
     ·历史记录法第38页
     ·成因分析法第38-39页
     ·预测法第39页
     ·故障树方法第39-40页
     ·识别方法的优缺点第40页
   ·识别指标第40-57页
     ·宏观指标第41-47页
     ·微观指标第47-57页
     ·识别指标的确定第57页
   ·沿河公路水毁灾害识别第57-79页
     ·水毁灾害区域识别第57-63页
     ·水毁灾害超前预判第63-64页
     ·水毁灾害识别第64-68页
     ·沿河公路水毁危险性识别第68-79页
第五章 沿河公路水毁风险识别方法的实例第79-94页
   ·依托工程概况第79-83页
     ·秦巴山区自然条件特点和公路水毁概况第79-81页
     ·陕西省秦巴山区G210线概况第81-83页
   ·沿河公路水毁灾害识别实例第83-94页
     ·G210 K1015+100~300段第84-86页
     ·水毁灾害路段危险性识别第86-94页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第94-95页
 结论第94页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94-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附录第100-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区高速长坡路段安全等级评估研究
下一篇:RENOLITH(利路力)在云南省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