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带楼板双槽钢组合截面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组合截面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带楼板组合结构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7-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2 带楼板双槽钢组合截面构件试验设计及试验方案第19-31页
    2.1 概述第19页
    2.2 试件设计及制作第19-24页
    2.3 材料性能第24-26页
    2.4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第26-28页
    2.5 测点布置及量测方案第28-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带楼板双槽钢组合截面构件试验结果分析第31-52页
    3.1 试验过程及主要试验现象第31-40页
        3.1.1 试件SJ1第31-32页
        3.1.2 试件SJ2第32-34页
        3.1.3 试件SJ3第34-35页
        3.1.4 试件SJ4第35-37页
        3.1.5 试件破坏形态及模式第37-40页
    3.2 试验结果分析第40-50页
        3.2.1 滞回曲线第40-41页
        3.2.2 骨架曲线第41-42页
        3.2.3 延性性能第42-44页
        3.2.4 刚度退化第44-45页
        3.2.5 强度退化第45-46页
        3.2.6 耗能能力第46-49页
        3.2.7 试件应变分析第49-50页
    3.3 本章小结第50-52页
4 带楼板双槽钢组合截面构件非线性数值模拟第52-75页
    4.1 概述第52页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2-57页
        4.2.1 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第52-54页
        4.2.2 单元、网格和边界条件第54-56页
        4.2.3 接触和连接处理第56-57页
    4.3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对比第57-61页
        4.3.1 破坏形态对比第57-59页
        4.3.2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第59-61页
    4.4 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影响第61-63页
        4.4.1 破坏形态第61-62页
        4.4.2 抗震性能第62-63页
    4.5 参数分析第63-74页
        4.5.1 轴力系数第63-66页
        4.5.2 填板间距第66-67页
        4.5.3 腹板高厚比第67-69页
        4.5.4 混凝土楼板厚度第69-72页
        4.5.5 楼板配筋率第72-74页
    4.6 本章小结第74-75页
5 带楼板双槽钢组合截面构件恢复力模型第75-86页
    5.1 概述第75页
    5.2 常用的恢复力模型第75-77页
        5.2.1 双线型模型第75-76页
        5.2.2 三线型模型第76页
        5.2.3 滑移型模型第76-77页
    5.3 本文恢复力模型第77-85页
        5.3.1 骨架曲线模型第77-78页
        5.3.2 刚度退化规律第78-82页
        5.3.3 恢复力模型第82-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6-89页
    6.1 结论第86-88页
        6.1.1 试件试验研究第86-87页
        6.1.2 非线性数值模拟第87页
        6.1.3 恢复力模型理论第87-88页
    6.2 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4页
致谢第94-95页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营造及传承研究
下一篇:多层柱间支撑门式刚架结构体系的纵向抗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