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多层柱间支撑门式刚架结构体系的纵向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门式刚架结构发展及研究概况第11-16页
        1.2.1 国外发展及研究概况第11-13页
        1.2.2 国内发展及研究概况第13-16页
    1.3 钢结构支撑研究概况第16-21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1-22页
2 试件设计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2-38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多层柱间支撑门式刚架结构试件设计第22-25页
        2.2.1 设计条件第22-23页
        2.2.2 门式刚架设计第23页
        2.2.3 多层柱间支撑设计第23-25页
    2.3 有限元软件ABAQUS介绍第25-26页
    2.4 创建模型第26-27页
    2.5 网格划分第27-30页
        2.5.1 壳单元介绍第27-28页
        2.5.2 定义单元属性第28-29页
        2.5.3 设定单元尺寸第29-30页
    2.6 材料属性第30-31页
        2.6.1 材料本构关系第30页
        2.6.2 等效密度设定第30-31页
    2.7 初始几何缺陷与残余应力第31-32页
        2.7.1 初始几何缺陷第31页
        2.7.2 残余应力第31-32页
    2.8 荷载施加第32页
    2.9 边界条件第32-33页
    2.10 模态分析第33-34页
    2.11 定义阻尼第34-35页
    2.12 有限元模型验证第35-36页
    2.13 本章小结第36-38页
3 多层柱间支撑门式刚架结构纵向抗震性能时程分析第38-70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时程分析介绍第38-39页
    3.3 地震波的输入第39-43页
        3.3.1 地震波的选取第39-41页
        3.3.2 地震波的调整第41-43页
    3.4 多遇地震作用动力时程分析第43-45页
    3.5 罕遇地震作用动力时程分析第45-62页
        3.5.1 试件GJ-1第45-47页
        3.5.2 试件 GJ-2第47-49页
        3.5.3 试件 GJ-3第49-50页
        3.5.4 试件 GJ-4第50-52页
        3.5.5 试件 GJ-5第52-54页
        3.5.6 试件 GJ-6第54-56页
        3.5.7 试件 GJ-7第56-58页
        3.5.8 试件 GJ-8第58-60页
        3.5.9 试件 GJ-9第60-62页
    3.6 多层柱间支撑抗震性能分析第62-67页
    3.7 本章小结第67-70页
4 静力弹塑性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第70-90页
    4.1 引言第70页
    4.2 静力弹塑性分析介绍第70-71页
    4.3 静力弹塑性分析第71-76页
        4.3.1 试件设计及模型建立第71-72页
        4.3.2 施加水平位移第72页
        4.3.3 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第72-76页
    4.4 多层柱间支撑抗震设计方法第76-82页
        4.4.1 薄弱支撑层的确定第76页
        4.4.2 试件ZC_1柱中最大弯矩的确定第76-78页
        4.4.3 弯矩确定方法的推广第78-81页
        4.4.4 柱的抗震设计第81-82页
        4.4.5 系杆设计第82页
    4.5 新试件静力分析验证第82-88页
        4.5.1 静力弹塑性分析第82-84页
        4.5.2 滞回分析对比第84-88页
    4.6 本章小结第88-90页
5 采用推荐设计方法试件抗震性能时程分析第90-100页
    5.1 引言第90页
    5.2 多层柱间支撑柱列受力分析第90-92页
    5.3 推荐设计方法的设计目标第92页
    5.4 对比试件设计第92-93页
    5.5 时程分析第93-96页
        5.5.1 试件GJ-6'第93-95页
        5.5.2 试件GJ-7'第95-96页
    5.6 抗震性能对比分析第96-99页
    5.7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6.1 结论第100-101页
    6.2 展望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带楼板双槽钢组合截面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
下一篇:独立光伏海水源空调系统优化匹配与方案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