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营造及传承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提出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课题的提出第10页
    1.2. 相关概念的定义第10-12页
        1.2.1. 纪念和纪念性第10-11页
        1.2.2. 纪念性建筑第11页
        1.2.3. 纪念空间与纪念性空间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5页
        1.3.1. 国外纪念性空间研究第12-14页
        1.3.2. 国内纪念性空间研究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1.5.1. 研究目的第17页
        1.5.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6. 研究框架第18-19页
2 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的概况第19-31页
    2.1. 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的历史沿革第19-20页
    2.2. 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的分类及分布第20-26页
        2.2.1. 为纪念历史名人而形成的纪念性空间第21-25页
        2.2.2. 为纪念历史事件而形成的纪念性空间第25-26页
        2.2.3. 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的分布第26页
    2.3. 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的宏观结构第26-30页
        2.3.1. 榆林城市纪念性空间-点第28页
        2.3.2. 榆林城市纪念性空间-线第28-29页
        2.3.3. 榆林城市纪念性空间-面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的案例研究第31-57页
    3.1. 历史名人纪念性空间第31-41页
        3.1.1. 关帝庙第31-34页
        3.1.2. 八政牌楼第34-38页
        3.1.3. 王军余故居第38-41页
    3.2. 历史事件纪念性空间第41-55页
        3.2.1. 榆林城墙第41-43页
        3.2.2. 榆林纪念性街巷第43-52页
        3.2.3. 红石峡第52-55页
    3.3. 本章小结第55-57页
4 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的营造策略第57-71页
    4.1. 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选址第57-62页
        4.1.1. 空间与山水要素的结合第57-60页
        4.1.2. 空间与人文环境的结合第60-62页
    4.2. 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形态的综合塑造第62-66页
        4.2.1. 比例尺度第62-64页
        4.2.2. 象征方式第64-65页
        4.2.3. 材料与色彩第65-66页
    4.3. 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的组织方式第66-70页
        4.3.1. 组织形式第66-69页
        4.3.2. 组织序列第69-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5 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的传承方法第71-91页
    5.1. 对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宏观构架的保护第71-80页
        5.1.1. 对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点”的保护第71-75页
        5.1.2. 对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线”的保护第75-79页
        5.1.3. 对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面”的保护第79-80页
    5.2. 构建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数据库第80-84页
    5.3. 榆林城市纪念性空间的恢复与营建建议第84-88页
        5.3.1. 主题第84-86页
        5.3.2. 构思第86-87页
        5.3.3. 生成手法第87-88页
    5.4. 本章小结第88-91页
6 结语第91-93页
致谢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图目录第99-101页
表目录第101-103页
附录第103-12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调风管道系统气动噪声计算方法的对比与研究
下一篇:带楼板双槽钢组合截面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