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

自我时间管理训练对流动儿童学业拖延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8-10页
    1.1 问题提出第8-9页
    1.2 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页
        1.2.2 现实意义第9-10页
2 研究综述第10-25页
    2.1 学业拖延的研究综述第10-16页
        2.1.1 学业拖延的概念第10-11页
        2.1.2 学业拖延的类型第11-12页
        2.1.3 学业拖延的测量第12-13页
        2.1.4 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3-15页
        2.1.5 学业拖延的干预研究第15-16页
    2.2 自我时间管理训练的研究综述第16-22页
        2.2.1 自我时间管理训练的概念第16-17页
        2.2.2 时间管理理论的类型第17页
        2.2.3 时间管理的测量第17-19页
        2.2.4 时间管理的相关研究第19-22页
        2.2.5 时间管理的干预研究第22页
    2.3 时间管理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第22-24页
    2.4 现有研究的述评第24-25页
3 研究的总体设计第25-27页
    3.1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25页
    3.2 研究目的第25页
    3.3 研究对象第25页
    3.4 研究方法第25页
    3.5 研究假设第25-26页
    3.6 研究程序第26-27页
4 研究一 流动儿童学业拖延的现状研究第27-32页
    4.1 研究目的第27页
    4.2 研究对象第27页
    4.3 研究方法第27页
    4.4 研究工具第27页
    4.5 数据收集与分析第27-28页
    4.6 研究结果第28-30页
        4.6.1 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学业拖延总体状况比较第28页
        4.6.2 流动儿童学业拖延的性别差异第28-29页
        4.6.3 流动儿童学业拖延的年级差异第29页
        4.6.4 流动儿童学业拖延在父母学历上的差异比较第29-30页
        4.6.5 流动儿童学业拖延在亲子关系上的差异比较第30页
    4.7 结论第30-32页
5 研究二 自我时间管理训练对流动儿童学业拖延影响的实验研究第32-44页
    5.1 研究目的第32页
    5.2 研究对象第32页
    5.3 研究设计第32页
    5.4 实验程序安排第32-33页
    5.5 实验材料第33-39页
        5.5.1 测量工具第33页
        5.5.2 自我时间管理训练方案第33-39页
    5.6 数据处理第39-40页
    5.7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40-43页
        5.7.1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自我时间管理训练前后的学业拖延水平比较第40-41页
        5.7.2 团体评估反馈及半结构问题访谈结果第41-43页
        5.7.3 训练效果分析第43页
    5.8 小结第43-44页
6 总讨论第44-54页
    6.1 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学业拖延差异分析第44-45页
    6.2 流动儿童学业拖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45-48页
        6.2.1 流动儿童学业拖延的性别差异分析第45-46页
        6.2.2 流动儿童学业拖延的年级差异分析第46-47页
        6.2.3 流动儿童学业拖延在父母学历上的差异分析第47-48页
        6.2.4 流动儿童学业拖延在亲子关系上的差异分析第48页
    6.3 自我时间管理训练对流动儿童学业拖延影响的分析第48-50页
    6.4 自我时间管理训练的不足第50页
    6.5 建议第50-53页
        6.5.1 对流动儿童父母的建议第50-51页
        6.5.2 对教师和学校的建议第51-53页
    6.6 研究存在的局限及展望第53-54页
7 研究总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附录第63-87页
致谢第87-8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课程理论与清末民国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编纂
下一篇: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