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直流微网的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电动汽车与直流微网的发展概况 | 第11-16页 |
1.2.1 电动汽车的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1.2.2 充换电站的发展概况 | 第13-15页 |
1.2.3 直流微网的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充换电站直流微网的可行性分析 | 第20-25页 |
2.1 电动汽车发展的对电网的挑战与机遇 | 第20页 |
2.2 交流配电网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2.3 直流微网的优势 | 第21-24页 |
2.4 充换电站直流微网的可行性 | 第24-25页 |
第3章 充换电站直流微网的构成及其控制策略 | 第25-49页 |
3.1 充换电站直流微网的拓扑结构 | 第25-30页 |
3.1.1 低压直流配电网的拓扑结构 | 第25-26页 |
3.1.2 直流母线的结构及电压等级 | 第26-28页 |
3.1.3 充换电站直流微网的拓扑结构 | 第28-30页 |
3.2 充换电站直流微网的主要组成单元 | 第30-41页 |
3.2.1 充换电站负荷 | 第30-34页 |
3.2.2 储能系统 | 第34-35页 |
3.2.3 并网变流器 | 第35-38页 |
3.2.4 光伏发电系统 | 第38-41页 |
3.3 充换电站直流微网的控制策略 | 第41-48页 |
3.3.1 并网模式的控制策略 | 第43-46页 |
3.3.2 孤网模式的控制策略 | 第46-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充换电站直流微网的仿真验证 | 第49-61页 |
4.1 仿真软件介绍 | 第49页 |
4.2 仿真模型搭建 | 第49-56页 |
4.3 仿真算例分析 | 第56-59页 |
4.3.1 并网模式下仿真算例分析 | 第56-58页 |
4.3.2 孤网模式下仿真算例分析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总结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