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17页 |
1.2.1 国内外多体动力学研究手段与现状分析 | 第14页 |
1.2.2 国内外虚拟样机仿真技术发展及现状分析 | 第14-15页 |
1.2.3 国内外大型重载工件翻转变位设备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17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多体动力学分析计算 | 第17-18页 |
1.3.2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 第18页 |
1.3.3 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 | 第18-19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翻转机工作原理及运动与力学解析理论 | 第21-27页 |
2.1 翻转机的结构模型简介 | 第21-23页 |
2.1.1 翻转车体系统 | 第21-22页 |
2.1.2 主传动系统 | 第22-23页 |
2.2 翻转机的工作原理 | 第23-25页 |
2.3 接触应力解析理论 | 第25-26页 |
2.3.1 有限元法求解的基本步骤 | 第25-26页 |
2.3.2 非线性有限元问题方程组解析方法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翻转机运动与力学仿真分析及理论解析 | 第27-51页 |
3.1 Solidworks Motion 简介 | 第27-28页 |
3.2 翻转机移动翻转组合工作台系统动力学分析研究 | 第28-34页 |
3.2.1 移动翻转组合工作台系统动力学理论解析 | 第29-32页 |
3.2.2 移动翻转组合工作台系统动力学运动仿真 | 第32-34页 |
3.2.3 理论解析与运动仿真结果分析 | 第34页 |
3.3 翻转机关键工位翻转工艺研究 | 第34-42页 |
3.3.1 翻转机 f)工位翻转工艺 | 第35-38页 |
3.3.2 翻转机 h)工位翻转工艺 | 第38-42页 |
3.4 翻转机主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研究 | 第42-48页 |
3.4.1 主传动系统动力学理论解析 | 第42-47页 |
3.4.2 主传动系统动力学运动仿真 | 第47-48页 |
3.4.3 理论解析与运动仿真结果分析 | 第48页 |
3.5 翻转车体重心位置变动对传动链轮的冲击影响 | 第48-50页 |
3.5.1 运动仿真分析模型创建 | 第49-50页 |
3.5.2 运算结果分析研究 | 第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翻转机危险运动节点力学仿真分析 | 第51-67页 |
4.1 ABAQUS 简介 | 第51-52页 |
4.2 翻转车体关键滑轮组力学分析 | 第52-55页 |
4.2.1 滑轮组应力场仿真分析 | 第52-54页 |
4.2.2 仿真结果分析研究 | 第54-55页 |
4.3 主传动链轮系统应力场研究及疲劳寿命预测 | 第55-59页 |
4.3.1 主传动链轮系统应力场研究 | 第55-57页 |
4.3.2 链轮与链销轴疲劳寿命估算 | 第57-59页 |
4.4 翻转车体与托辊接触区域应力场分析 | 第59-62页 |
4.4.1 翻转车体与托辊有限元模型创建 | 第59-61页 |
4.4.2 滚圈与托辊仿真结果分析研究 | 第61-62页 |
4.5 翻转机锁紧机构与铰接销轴应力场分析研究 | 第62-66页 |
4.5.1 锁紧机构与铰接销轴仿真模型创建 | 第62-64页 |
4.5.2 仿真结果分析研究 | 第64-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翻转机新方案研究 | 第67-77页 |
5.1 待变位工件的结构特征 | 第67-68页 |
5.2 翻转机设计方案 | 第68-76页 |
5.2.1 翻转机设计方案三维建模 | 第68-71页 |
5.2.2 翻转机设计方案工作原理 | 第71-72页 |
5.2.3 压紧工作台系统参数分析 | 第72-74页 |
5.2.4 翻转机主驱动系统参数分析 | 第74-75页 |
5.2.5 翻转机车体力学分析研究 | 第75-76页 |
5.3 两类大型件翻转机对比分析 | 第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