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15-18页 |
1.2.1 大学生社团方面研究 | 第15-16页 |
1.2.2 大学生公益社团的研究 | 第16-18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8-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2 研究取样 | 第19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 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 第21-35页 |
2.1 治理理论及社会治理 | 第21-23页 |
2.2 社会组织管理及社会力量培育 | 第23-29页 |
2.2.1 社会组织管理 | 第23-26页 |
2.2.2 社会力量培育 | 第26-29页 |
2.3 公民身份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 第29-33页 |
2.3.1 公民身份教育 | 第29-31页 |
2.3.2 大学生思政教育 | 第31-33页 |
2.4 分析框架的提出 | 第33-35页 |
3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公益社团发展现状 | 第35-56页 |
3.1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公益社团发展现状 | 第35-42页 |
3.1.1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公益社团基本情况 | 第35-36页 |
3.1.2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公益社团功能与特征 | 第36-42页 |
3.2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公益社团培育与管理分析 | 第42-56页 |
3.2.1 自身动力建设效果 | 第48-49页 |
3.2.2 保障机制建设现状 | 第49-50页 |
3.2.3 组织管理建设现状 | 第50-55页 |
3.2.4 激励机制建设现状 | 第55-56页 |
4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公益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56-63页 |
4.1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公益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56-60页 |
4.1.1 自身动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56-57页 |
4.1.2 保障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57-58页 |
4.1.3 组织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58-59页 |
4.1.4 激励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59-60页 |
4.2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公益社团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60-63页 |
4.2.1 外部环境制约 | 第60-61页 |
4.2.2 我国政府职能转型造成“缺位” | 第61-62页 |
4.2.3 社区与高校间缺乏合作交流平台 | 第62-63页 |
5 大学生公益社团培育与管理制度改进 | 第63-71页 |
5.1 构建公益社团的支持框架 | 第63-65页 |
5.1.1 政府的支持 | 第63-64页 |
5.1.2 高校的支持 | 第64-65页 |
5.2 增加社团外部社会资本 | 第65页 |
5.3 加强公益社团的资源扶持 | 第65-67页 |
5.4 提升公益社团的内在品质 | 第67-69页 |
5.4.1 提升学生的公益素养 | 第67-68页 |
5.4.2 纯化公益社团的目标 | 第68-69页 |
5.5 完善公益社团的组织管理 | 第69-71页 |
6 结束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公益社团问卷调查 | 第75-78页 |
作者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