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7-9页 |
(一) 对保育员保育实践意义的认识 | 第7页 |
(二) 对保育员保育实践现状的反思 | 第7-8页 |
(三) 保育员相关研究的启示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9页 |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14页 |
(一) 保育员的角色定位 | 第9-11页 |
(二) 保育员的素质 | 第11-12页 |
(三) 保育员的专业化发展 | 第12页 |
(四) 保育员参与家园联系 | 第12-13页 |
小结 | 第13-14页 |
四、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一) 隐性课程理论的启示:重视保育员在保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作用 | 第14页 |
(二) 随机教育理论的启示:发掘保育员在保育实践中的随机教育价值 | 第14-15页 |
(三)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启示:从不同环境层面探究影响保育实践的因素 | 第15页 |
(四) 需要层次理论的启示:关注保育员在专业成长中的需求 | 第15-16页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一) 保育员 | 第16页 |
(二) 优秀保育员 | 第16-17页 |
(三) 保育实践 | 第17页 |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7-18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七、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8-19页 |
(二) 收集资料的方式 | 第19-20页 |
第二章 Z老师保育实践深描及特质分析 | 第20-40页 |
第一节 Z老师的生活及从业经历回顾 | 第20-22页 |
一、坎坷的生活、丰富的从业经历 | 第20-21页 |
二、与保育工作结缘 | 第21-22页 |
第二节 Z老师保育实践工作的全景展示 | 第22-40页 |
一、科学护理、规范操作 | 第22-26页 |
二、关注孩子的发展,在保育中发挥教育的职能 | 第26-34页 |
三、在热心处体现智慧,在支持中尽己所能 | 第34-40页 |
第三章 Z老师保育实践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9页 |
第一节 个人特质 | 第40-45页 |
一、认真——促使其耐心细致、一丝不苟 | 第40-41页 |
二、负责——保证其坚守职责、尽心尽力 | 第41-42页 |
三、好学——促进其完善自我、精益求精 | 第42-43页 |
四、善于交往——有利于其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 第43-45页 |
第二节 环境因素 | 第45-48页 |
一、家庭环境——提供必要的外部支持 | 第45-46页 |
二、幼儿园环境——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撑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优秀保育员对于优化保育实践的启示 | 第49-55页 |
一、优化保育员的保育观念 | 第49-51页 |
(一) 明确保育工作的整体观 | 第50页 |
(二) 强调保教结合的原则 | 第50页 |
(三) 建立正确的儿童观 | 第50-51页 |
二、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 第51-52页 |
(一) 充分利用多方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第51-52页 |
(二) 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 第52页 |
三、建立完善的保育质量评估体系 | 第52-53页 |
(一) 制定明确、具有操作性的评价标准 | 第53页 |
(二) 健全考评奖惩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 | 第53页 |
四、提供必要的外部支持 | 第53-55页 |
(一) 转变社会观念,提高保育员的社会地位 | 第53-54页 |
(二) 改善物质条件,提高保育员的福利待遇 | 第54-55页 |
研究反思 | 第55-56页 |
一、对于研究方法的反思 | 第55页 |
二、对研究过程的反思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