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综述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应急物流概述 | 第15-20页 |
2.1 应急物流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 第15页 |
2.2 应急物流与一般物流差异对比 | 第15-16页 |
2.2.1 物资供应方面 | 第15-16页 |
2.2.2 配送网络设施方面 | 第16页 |
2.2.3 物资需求端方面 | 第16页 |
2.2.4 救援物资库存方面 | 第16页 |
2.2.5 运输工具方面 | 第16页 |
2.3 应急物流系统的运作流程 | 第16-17页 |
2.3.1 应急物流指挥调度中心 | 第16-17页 |
2.3.2 物资供应端 | 第17页 |
2.3.3 物流中转中心 | 第17页 |
2.3.4 物资需求端 | 第17页 |
2.4 应急物流包含的关键技术 | 第17-19页 |
2.4.1 应急保障方案的选择 | 第17-18页 |
2.4.2 应急物流中心选址 | 第18页 |
2.4.3 应急物资调度 | 第18页 |
2.4.4 应急路径优化选择 | 第18页 |
2.4.5 应急条件下的货物装载 | 第18-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 应急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系统分析 | 第20-23页 |
3.1 目标分析 | 第20页 |
3.2 原则分析 | 第20-21页 |
3.2.1 动态性原则 | 第20页 |
3.2.2 经济性原则 | 第20页 |
3.2.3 统筹原则 | 第20-21页 |
3.3 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3页 |
3.3.1 受灾地区灾害程度 | 第21-22页 |
3.3.2 现有设施利用程度 | 第22页 |
3.3.3 交通条件 | 第22页 |
3.3.4 安全防护能力 | 第22页 |
3.3.5 国土资源利用 | 第22-23页 |
4 模糊 TOPSIS 法及选址模型 | 第23-33页 |
4.1 概念 | 第23-27页 |
4.1.1 模糊集概念 | 第23-24页 |
4.1.2 梯形模糊数 | 第24-25页 |
4.1.3 模糊数的运算法则 | 第25页 |
4.1.4 语言变量 | 第25-27页 |
4.1.5 两模糊数间的距离 | 第27页 |
4.2 模型建立 | 第27-30页 |
4.2.1 确定加权规范化矩阵 | 第27-29页 |
4.2.2 正理想解(PIS)以及负理想解(NIS)的表示 | 第29页 |
4.2.3 备选点到正负理想解的距离计算 | 第29页 |
4.2.4 备选点与理想解的贴近系数计算 | 第29页 |
4.2.5 应急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案选择 | 第29-30页 |
4.3 算例分析 | 第30-3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5 LRP 问题的模型建立及遗传算法设计 | 第33-48页 |
5.1 问题描述 | 第33页 |
5.2 设定模型 | 第33-34页 |
5.3 符号说明 | 第34页 |
5.3.1 集合设定 | 第34页 |
5.3.2 参数说明 | 第34页 |
5.3.3 决策变量 | 第34页 |
5.4 模型建立 | 第34-35页 |
5.5 求解模型的遗传算法设计 | 第35-46页 |
5.5.1 编码方式设计 | 第36-39页 |
5.5.2 适应值的计算 | 第39-40页 |
5.5.3 约束条件处理方式 | 第40-41页 |
5.5.4 遗传操作设计 | 第41-45页 |
5.5.5 算法设计流程 | 第45-46页 |
5.6 算例分析 | 第46-47页 |
5.6.1 算例数据 | 第46页 |
5.6.2 求解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一 | 第52-55页 |
附录二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